在高校畢業證發放、論文答辯與就業協議掛鉤等壓力下,大學畢業生想出各種花招來簽就業協議以應付學校,“被就業”報道屢屢見諸報端。對此,今天教育部學生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率造假,將會通過多種方式核查并處理。
此前,教育部多次重申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四不準”,并表示將開展就業簽約和統計工作專項核查,認真審核就業協議書、勞動合同等材料,采取訪談畢業生、回訪用人單位等方式進行嚴格核查,確保就業簽約和就業統計數據的客觀、準確。“四不準”即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一畢業就趕上最難就業季,而很多學校將就業協議和畢業證書掛鉤,畢業生們也因此“壓力山大”。為了順利畢業、就業,一些大學生想出各種花招來簽就業協議以應付學校狠招:不簽就業協議不發畢業證;妙招:開網店找公司“假就業”;土招:刻假公章“假裝”就業;奇招:班干部幫舍友“被就業”;囧招:小超市“簽”二十畢業生;絕招:百元網購假就業協議……
一些高校老師也透露,就業率造假現象在高校很普遍!笆紫,高就業率可以獲得政府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其次,可以擴大招生規模,獲得更多的招生名額。如果就業率太低,就吸引不到人,學校就支撐不下去,排名也會靠后。”
2003年,教育部出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調低增幅”。
從2005年開始,教育部規定高校的招生計劃要與畢業生就業狀況適度硬性掛鉤。對連續2年就業率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