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在一些人力資源的論壇或網站上,類似“《勞動合同法修正案》權威解讀”、“勞動派遣用工合規管理講座”、“《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實務操作”的培訓廣告層出不窮。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對勞務派遣作了更為嚴厲的約束,提高準入門檻、嚴格限定使用、提倡同工同酬、加大處罰力度等規定成為最大亮點。而為了降低人力成本,勞務派遣早已經成為當前人力市場上的一種主流的用工形式,調查顯示,北京有68.8%的企業正在使用勞務派遣工。如果嚴格按照法律來辦,每家使用勞務派遣工的用人單位都面臨著巨大的成本支出。如何找到法律的空子、規避法律風險、繼續使用勞務派遣工,就成了很多用人單位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培訓機構就是看準了這一點,使出渾身解數,請來各路所謂的專家,教授用人單位如何將違法的勞務派遣變成合法。
對于培訓講師,除了表明其勞動法專家的身份外,培訓機構還會突出其打勞資官司的實戰經驗,諸如“成功處理某外資企業400余人的集體停工事件”、“成功為某世界500強企業制定5000人勞動關系轉移方案”等從業經歷均成了賣點。但這些“經驗”和“門道”價格不菲,平均三四天的課程,多數在每人1500元以上。記者咨詢的一家培訓機構表示,培訓班的內容包括“依法節約100%的離職賠償金”、“依法規避100%的勞動風險”、“用工文本如何避免‘三性’及‘同工同酬’的風險”……
曾經參加過這類培訓的企業人力資源專員吳小姐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對勞務派遣的新規定非常關注,這類培訓班很受歡迎,她曾參加的那次培訓有100多人報名。當時是一位勞動法方面的律師主講,所講內容也非常細致,“比如說,律師就告訴我們,如果法律規定勞務派遣工的比例不超過10%,看上去很嚴格,但只要放寬分母的范圍,比如把小時工、實習生、外包的業務銷售等非正式員工都算進來,按比例算出來的勞務派遣工的人數自然也就多了。”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