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令學校體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體育教師面臨師資不足、地位弱勢、缺乏成就感等問題,想讓學校體育開展得紅紅火火,談何容易?
今年暑期,北京市朝陽區的中小學生不僅要完成書本作業,還要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假期每天鍛煉一小時。“體育作業”進暑期,其背景是令人擔憂的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
最近,一份由國際運動科學和體育理事會發布的調查顯示:中國人與上世紀90年代初相比,運動量減少了45%。其中,青少年是運動“滑坡”最明顯的群體,大約92%的孩子沒有參加校外體育運動的習慣。青少年運動量急劇減少,僅就學校體育而言,對體育課的認識不到位、體育教師嚴重短缺、體育課教學水平得不到保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
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老師缺口高達30萬,一些農村或邊遠地區學校沒有專職體育教師
根據2007年版的《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所公布的全國中小學學生和體育教師數量折算,當時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缺額量為29.4萬人,其中小學缺額最多,為24萬人。
2008年,教育部(微博)組織國家教育督導團對體育師資進行調查,也充分證實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缺額的現象。例如,廣東省專職體育教師不足40%,農村學校80%以上為兼職體育教師。重慶市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配備率為73%;甘肅省近70%的學校體育教師為兼職。
即便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也多有體育師資不能覆蓋的角落。行知實驗學校是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目前1200多名在校生只配備兩名音體美老師,顯然遠遠達不到要求。記者了解到:北京中小學體育教師缺編比例在15%至20%。
最近一次有關體育教師缺編數據的公布是在2012年年底,“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老師缺口高達30萬,”教育部體育衛生和藝術司司長王登峰在某學校體育工作研討會上透露,“一些農村學校或邊遠地區的學校,甚至沒有專職體育教師。”
中央教科所體衛藝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鍵認為,中小學體育師資嚴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2001年開始實施的新課程標準增加了體育課時;二是近10年來體育教師數量沒有按課時比例同步增加。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就是體育老師需求增加、供給不足。
課時增加凸顯體育老師缺編,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總體超編100多萬
自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體育(與健康)課程課時增加,一至二年級由原來每周2課時增至4課時,三至九年級由每周2課時增至3課時。由于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時的增加,對體育教師的需求大大提高。
廣西博白縣一小學校長告訴記者:“按照國家課程設置,學校一周體育課總課時共有88節。但目前學校只有兩個專職體育教師,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學任務。”體育課時激增,但大多數學校卻由于教師總編制限制,無法增加教師數量。
與體育老師缺編30萬不相稱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編制總體超編100多萬。“實際操作中,一般學校在配置教師時,都是將語數外教師放在首位,而將音體美教師的配置放在次要地位。”吳鍵說。
體育課的弱勢地位從以下這組數字得到證明: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在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課時占總課時的10.7%,排在語文、數學之后列第三位。按常理,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總量也應排在第三位,但實際上,按教師數量從多到少排序,小學體育教師列第四位,初中體育教師列第七位。
“學校和社會都不看重體育的話,體育教師自然得不到重視,在學校的地位就變得可有可無了。”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
體育教師“義務”承擔早操、大課間活動等,工作價值卻得不到家長認可
“課上沒字、課下沒事”,“主要就是帶著孩子們玩”,這可能是大多數人對體育老師工作的印象,但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潘建芬做的一項調查恐怕會推翻人們的這一慣有認識:從面向全國28個省市區、771名體育教師進行的工作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70.9%的體育教師表示一天工作時間在8至10小時,課程負擔并不輕松。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也曾面向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體育教師中周課時15節以上的人數約占56% ,而除體育外的其他各科,教師周課時14節至16節的占46.5%,考慮到體育教師承擔的學生課外鍛煉、早操、大課間活動、課余訓練等, 體育教師工作負擔之重顯而易見。
然而,這樣的辛苦并不能完全得到肯定,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方面,學校普遍向文化課教師傾斜,而體育教師則更多地在“義務”勞動。安徽省馬鞍山市某小學體育教師張家飛每周都要上20多節體育課,除此之外,每天他很早就要去學校帶訓練隊,大課間活動時間也要到位。“這些都是每天必做的事情,牽扯了我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在績效考核時是不被計算在內的。”張家飛說。
相較于體力上的付出,體育教師們更大的苦悶在于工作價值得不到認可。據報道,杭州市西湖區某學校任命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竟遭到22名家長聯名反對,理由是“影響學習成績”—最終,偏見導致這位體育老師無奈“下課”。
體育老師同其他學科老師一樣,面臨競賽排名、職稱評定、科研任務的壓力,但是不公正的評價機制、超負荷的工作量卻讓他們中的很多人有苦難言。數據顯示,我國高等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體育教學的并不多,在很多地區尚不足三成。
如何彌補體育教師缺口?“我們將改革體育教師的工作績效評價和考核辦法,通過提供培訓、轉崗等方式,計劃將在3年內補齊全國中小學校體育教師的缺口。”王登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