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客機在美國失事讓國際游學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游學市場中介機構良莠不齊,不規范操作及種種行業潛規則近日被陸續曝光。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即便面臨著安全隱患以及高額費用,我省仍有不少家長毫不猶豫送孩子出國游學。我省海外游學項目通常不是由旅行社操辦,而是由培訓機構通過學校來招收學員。家長普遍反映,很多“游學”只“游”不“學”,孩子安全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據知情人士爆料,部分經營“海外游學”項目的培訓機構本身并不具有資質,通過和國際旅行社合作,讓“游學”變為了“游玩”,是一種“山寨”的國際游學。
發達國家游學線路爆滿
2日,記者在哈爾濱機場見到劉女士時,她正在幫女兒辦理去北京的登機牌,她告訴記者,到了北京后,不用出機場,就有教育機構的老師帶領辦理出境手續,隨后女兒就會飛到美國,進行為期18天的修學旅行。“以后想讓孩子出國留學 (微博) ,借修學旅游的機會,讓女兒先熱熱身。”
對于安全問題,劉女士表現的很“淡定”,“我報的是比較知名的出國培訓機構的游學團,合同里面有很多細則在保障安全,而且從之前去過的家長反饋來看,安全不用太擔心。韓亞航空事件,畢竟是小概率事件,總不能因噎廢食。”
記者電話采訪哈爾濱、北京等地的知名出國培訓機構得知,暑期美國游學團早已爆滿。事實上,不只是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留學熱門國家也都早早滿額,有的路線已經排到了寒假。劉女士所報名的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說,國際游學從2005年逐漸興起發展至今,每年市場增長率高達40%~50%。
“山寨游學”坑人不淺
劉女士女兒這次參加的是“學習+旅游”游學團,即用一周時間在美國的一所私立高中里參加教育機構的老師授課,參觀哈佛、斯坦福等名校,與校方代表交流等。剩下的時間參觀游覽美國名勝。劉女士明年計劃給女兒報名參加“修分團”,“這是國外名校委托國內機構組織的‘修分’課程。”劉女士說,“這樣的課程一般可以修讀哈佛等名校的課程,獲得正式學分,全美的大學基本都認,一般兩周的費用要超過5萬元,現在我已經在收集相關的資料,為孩子做準備。”
像劉女士這樣選擇正規、知名的出國培訓機構的游學項目的家長雖然不少,不過仍有很多不了解“內幕”的家長報名參加了一些不知名培訓機構的“山寨游學”。趙先生兒子去年暑假參加去英國的游學旅行,感覺被“忽悠”了。雖然該團也是按照行程參觀了牛津、劍橋,但是這樣的安排只有兩天,其他的時間基本都是在英國的風景區、游樂園和購物中心活動。趙先生說,“孩子在英國時,我天天能收到刷卡短信,回國后發現買了一堆名牌商品,問他學到什么了,他想了半天竟然說忘了。”
省教育國際交流中心的負責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修學游必須是與當地的文化特色相結合,要參觀學校、和當地學生交流并能夠聽到專家講座,同時能夠參與當地學生活動,參加座談會等。而“山寨游學”只負責在國內組織學生,將國外的一切活動外包給當地旅行社,掙取其中差價。有些不負責任的游學團與普通觀光團無異,在名校門口拍照留念,或是進去參觀,并沒有與當地師生進行任何交流和活動,不能稱之為“游學”。
那么為什么會有家長選擇“山寨游學”呢?一位家長道破了其中的緣由—“從學校獲取的游學信息。”“海外游學的主要客源是學生,正規、知名度高培訓機構組織的游學通常不缺生源,而知名度低的機構必須和學校、校長、老師拉關系,通過學校‘攬客’。”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爆料,“組織‘山寨游學’的機構只要搞定了校長、老師,就能獲得大量‘客源’,而搞定的方式通常是體現在好處分成上,這已經是心照不宣的規則了。”不過記者發現,雖然家長從學校獲得游學信息,但是學校往往只是將家長介紹給承包項目的中介,在家長與中介簽訂的合同中,并沒有校方的蓋章,這暗藏了安全管理漏洞。
游學選擇要謹慎
某知名出國培訓機構游學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正規的中介為了爭取更多差價,往往在交通和住宿等方面‘節省開支’,比如出事的韓亞航空,從北京先到韓國首爾,再轉機去美國,飛機多次升降比直飛危險性要高,但是機票便宜5000元左右,家長一定要謹慎選擇游學機構和項目。”
多年從事國際游學中介工作的張鵬說,要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游學服務機構,多了解游學機構的品牌、公信力、聲譽、經驗等,查看是否具有國家頒發的正規留學資質或者正規國際旅行社資質。還應該選擇有國際背景、在海外有直接辦公室和工作團隊的游學服務機構。同時,家長可以通過吃、住、行各方面來判斷游學的安全度標準,比如是否在正規餐廳或學校食堂就餐,寄宿家庭是否在各州或市政府進行過備案,有無接待國際學生的經驗,出行是否選擇多年零事故的巴士公司等。還要選擇與海外院校有深度學術合作,并且院校知名、國際教育資源豐厚的游學服務機構,這可以保障孩子們深入到名校校園和課堂學習,游學項目含金量更高,對今后出國留學有利。要選擇在海外知名院校課堂至少連續學習一周時間并且“游”與“學”比例搭配科學合理的項目,學習要占據至少40%的比例,而游玩的設計也需要和學習內容相關聯。
“由培訓機構舉辦的國際游學存在監管真空,由于不是旅行社,旅游局等機構無法監管,由于是公司性質,在工商部門注冊,教育主管部門也無法有效監管。政府應該出臺統一標準,認定一些具備資質的機構或企業來操作游學,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經營混亂的局面,給學生和家長更好的選擇和服務。”省教育國際交流中心的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