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求職過程中的“不漂亮”等原因沒有錄用求職者,人們早已司空見慣。不要說“不漂亮”,就連血型、姓氏也成為某些用人單位的錄用條件。在這種浮躁的社會風氣下,使得選拔變身選秀,外表華麗成為“香餑餑”。正因為如此,流行的就是真,作秀的就是善,漂亮的就是美,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美學追求。超女搞選秀,公務員搞選秀,游泳教練也搞選秀。這種浮躁之風延伸到職場,就是不看學歷看長相,不看潛質看表面。而為了迎合這種“潮流”,求職者不惜血本進行“包裝”、精心打造所謂的人造美女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漂亮”成為辭退別人理由的時候,“容貌歧視”已經毫不猶豫地擺在我們面前,據有關方面數據顯示,在應聘者各項外在的條件中,同樣因為樣貌而拒絕求職者的比例也排在了第一位,高達56.4%。年齡和身高占據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比例分別為36.8%和31.2%。這種不科學、迷信的做法,其動機大多是從“利己”或“為己”出發,全然不考慮社會公平的原則的存在。市場經濟提倡的是公平競爭,這個公平就是機會的公平。機會公平是促進競爭、效率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應聘人員求職而言,我們應從需不需要來對待,而不應是人家的長相不好就不予錄用。如果回避社會公正法則而回到某種形式的自然法則或弱肉強食,或聽天由命,那決不是改革而只能是社會的倒退。聘用女游泳教練,把容貌列為必備條件,只把女游泳教練當做花瓶看,勢必誤判女游泳教練的教學能力。不僅是對容貌平庸者的歧視,其實,也是對求職者人格的羞辱。
可能,外貌美麗的人往往更加自信、更有說服力;而且很多人不自覺地將求職者的“人麗資本”與人品聯系起來,對有魅力者報以更高的期望和更熱情的關注。這也就使得人們更加在意招聘時對于容貌要求的職場潛規則,業內人力資本分析認為,在招聘中堅持“唯美主義”,的確可能導致以貌取人。有的招聘人員愿意給漂亮的應聘者更多機會,面試打分也有意給高,這樣當然會造成就業機會的不公平。而單單在應聘中考慮外表因素,也許并不為過,但以外表論英雄就有點本末倒置,造成的后果令人堪憂。一方面,人才觀錯位造成新的讀書無用論。導致一些天生麗質的青年因為與生俱來的優勢,甚至可以放棄學業走“星光大道”。另一方面,注重外表導致人才競爭不公。錯誤的選拔人才導向,造成畢業生的“病態”心理,特別是那些其貌不揚或者沒有條件“包裝”自己的人才,容易產生被社會隔膜的失落感,從而對就業不公產生鄙視仇視情緒,直接影響人與人的和諧,造成新的人才危機與社會矛盾。
人的相貌是天生的,要改變除了整容別無他法。而人的能力則是后天培養的,上大學就是很好的一種途徑。現在卻成了這樣一種情況,外表光鮮而肚里一包草的人能吃香的喝辣的,這真是一種黑色幽默。都說中國已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看來此話言之過早。而值得就職者考慮的一點是那些要求漂亮外表的招聘單位,得問問坐在招聘臺后面的大人,你們是招演員還是招公關?還是決策者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你們骨子里想要的是專業人才還是想要充當門面的花瓶靚女?還是想以此來進行“炒作”,制造“轟動效應”?因此,我們要奉勸那些招聘者應以務實的態度去廣納賢才,集聚人氣,千萬不能一葉障目,誤了發展。同時也要奉勸求職者,如果所求職業與體貌無關,招聘者還格外“以貌取人”的話,應聘者要三思對方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而真正的有才有德之人是靠自己的實力說話,而絕不是靠身體說話,而這種不尷不尬的單位,不去也罷。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