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生意做得不小,當然問題也不少。最近又投資了一個新項目,因為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所以目前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
他先后請了兩個人來操盤,其中一個是顧問公司出身的職業經理人,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搞的一塌糊涂之后一走了之。他又聘請了該領域內的“專家”,時至今日,也過去三個月,但情況不見好轉。
閑聊之余,筆者發現:
1、請過來的“專家”之前是做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運營并不是他的強項;
2、這個“專家”是空降兵,且心胸較為狹窄;
現在大的經濟環境很糟糕,消費力自然受到影響,所以投資一定需要謹慎。
一旦決定做,就要有周密且可行的計劃,清晰且務實的目標,切實有效的營銷方案,不折不扣的執行力……還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用對人,做對事。
什么叫用對人呢?
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否則就是浪費時間、資源。
比如上例中講到的操盤手,因為他是做HR的,對運營方面幾乎是空白。但是他很努力,很用心,經常加班到很晚,而且每天忙忙碌碌。這一點深得我朋友認可。但問題是:員工對他意見很大,并紛紛辭職。
其次就是做對事。
第一:他總是歸罪于外,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以前的問題延續或者是他人的問題,而與自己無關,并總是以“救世主”的事態出現;
第二:他一來就拿員工薪水開刀,問題是并沒有堅持自己的決定,迫于壓力,幾經周折反復,現在對員工的薪水沒降反增,卻引得員工罵聲一片,更是辭職潮一浪高過一浪;
第三:不斷否定,卻拿不出有效或成型的內容來。
朋友大有騎虎難下的感覺,一方面人是自己請的,總不能因為短期內業績不理想而炒人家魷魚吧;另一方面他也很矛盾:到底是先樹品牌還是先創效益?
理想態當然是品牌和效益齊頭并進,但問題是:當生存都是問題,品牌從何談起?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雖然說:為了業績不能不擇手段,但是一定要有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求得自保,然后不斷規范,畢竟你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高規格”,只有分個先后、主次。
一如戰場,敵人已經在陣前,要么敵死,要么你亡。你根本沒有時間再去訓練隊伍,你必須上陣就能殺敵。所以,你的隊伍要想盡一切方法打勝仗,這是生存的法則。
就像《亮劍》中李云龍,大字不是幾個,但是就是會打仗,他沒有太多理論,但執行力超強,且有很多方法。而國民黨部隊精良,但是卻節節敗退。兩強相遇勇者勝,勇者相逢智者勝。這個道理適用于戰場,更適用于商場。
我建議朋友要:改變,雖然難,但是必須改變。因為方法不得當,還不去改變,那只有死路一條。經營難不是你一個人難,你難競爭對手更難,市場是公平的,但方法卻因人而異。大家都是逆水行舟,比的就是速度,就是克服困難的速度,就是改變的速度。要么坐以待斃,要么大膽改變,讓你的人員配置更合理,讓你的經營策略更得當,讓你的運營方法更靈活,讓你的管理更有效,讓你的發展更科學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