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為了學習和成長”
“現在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想得到一份收入高的、舒適的工作。這是不現實的。”講座開始,黃建平校友就對大學生的就業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大學生必須把工作當成“學習與成長的歷程” 。
黃建平特地舉了一個例子。在他公司的招聘會上,曾出現過這樣一個應聘者。他所應聘的崗位原定月薪為5000元,但在面試過程中,他坦誠地告訴面試官自己只要4000元,并表示他自己希望在工作中學習與成長。最終這位應聘者不僅獲得錄用,在之后的工作中也受到上級的重視。黃建平說,在這位應聘者身上他看到了一種叫“德”的品質。
黃建平把財富定義為每個人自己渴望獲得的“物”。在他看來,“厚德”才能“載物”,“無德”則意味著“無物”。他希望在座的同學們在追求“物”之前,能夠先積蓄自己的“德”,認真學習,踏實工作,不要因“物”而忘“德”。
“行走江湖,無非‘仁義’二字”
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從商成為了許多追求財富者的首選。然而對于剛從象牙塔里走向市場的大學生,市場之復雜與競爭之激烈往往讓閱歷尚淺的他們無所適從。針對這種情況,黃建平總結了自己的經驗。他把中國的市場比喻為江湖,“行走江湖,無非‘仁義’二字”。
在黃建平眼里,中國的市場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市場之間既有共性,也有不可忽視的特性。相比西方市場的理性,中國的市場更講求仁義。“這也是一些海歸們玩不轉的原因。”黃建平說。他談到,海歸企業家們雖然有豐厚的學識和開闊的視野,但因為照搬了西方市場的經驗,在中國經常“玩不轉”,有時甚至慘遭淘汰。黃建平因此提醒在座的同學們,在中國的市場里行走,一定要把仁義“做足”。
“仁義與競爭是不矛盾的。”在回答同學提問時黃建平說。“相反,仁義還是你競爭的資本,不講仁義的人無法在競爭中立足。”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