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類,少閱讀還是為了多閱讀,有點休息為了走更遠的路的味道:
譬如:要少讀,才會精通。
這一點,李光地說得最有意思:“如領兵十萬,一樣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無親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領兵必有幾百親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氣肝膽,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潛在這方面也說得很透:“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
人生本來就不只有閱讀。
“讀書時,作者在代我們思想,我們不過在追尋著他的思緒,好像一個習字的學生在依著先生的筆跡描畫。”因此,他說:“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成為別人的思想的運動場了。所以讀書甚多或幾乎整天讀書的人,雖然可藉此養精蓄銳,休養精神,”但是卻會“漸漸喪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猶如時常騎馬的人終于會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樣。”
夏丏尊語:“讀成文的書與讀不成文的書,須兼程并進,相輔相助。學習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樣,有時需用實驗的方法,有時需用觀察的方法,有時需用演習的方法,并不一定都依靠書。”
少讀書,甚至不會讀書,也能有極大的智慧,也有例子,譬如慧能大師。一個幼年喪父,家貧而沒有識字機會的小孩,只不過在一個送柴給客人的路上,聽人家誦《金剛經》,“心即開悟”,不但由此開始他的求道之旅,并且成為禪宗六祖,由門人整理口述而成《六祖壇經》,流傳至今。
除了這種特例,笛卡兒則從另一個面向,告訴我們他是怎么放下閱讀,而發現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兒自述早年進的是歐洲最著名的學校,并且“以為讀書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識,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饑似渴地學習。”
但是他畢業后卻看法大變,“發現自己陷于疑惑和謬誤的重重包圍”,因此做了這樣的決定:
“除了那種可以在心里或者在世界這本大書里找到的學問之外,不再研究別的學問。于是趁年紀還輕的時候就去游歷,……”
然而,這一段考察各地風俗人情的經歷(其間他甚至參與過一場戰爭),除了讓他大開眼界之外,仍然無助于讓他發現過去在書本所沒有發現的真理。于是他下定決心:“同時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來選擇我應當遵循的道路。這樣做,我覺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門、不離書本大多了。”
《談談方法》的原書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由于太長,所以簡稱為《談談方法》。
笛卡兒的原意,認為他談的方法是可以為每一個人所用的,并且不想讓人覺得深奧難解、板起臉來說教,因此他堅持稱之為“談談”,而不說是“論”,只可惜今天大家仍然習稱為“方法論”,而忘了笛卡兒的本意。
笛卡兒認為,所謂的“智慧”,“指的并不只是處事審慎,而是精通人能知道的一切事情,以處理生活、保持健康和發明各種技藝”,而“這種知識要能夠做到這樣,必須是從一些根本原因推出來的……也就是本原”。
而他在摸索,思考這個“本原”的時候,用的就是他所說的:“任何一種看法,只要我能夠想象到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應該把它當作絕對虛假的拋掉”,因此,思考最重要的是“懷疑”。所以,“我思故我在”里的“思”,不是別的,是“懷疑”。
因此,笛卡兒談了談他的四個方法,原話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談談”:
第一條是: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第二條是: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份,以便一一妥為解決。
第三條是: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復雜的對象;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后關系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
最后一條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地復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由于這是一個很顛覆的過程,也可能很漫長的過程。就像打掉舊屋要重建,新屋沒建起來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暫時的居處。因此他為了“受到理性的驅使,在判斷上持猶疑態度的時候,為了不至于在行動上猶疑不決,為了今后還能十分幸運地活著”,給自己定了一套臨時的行為規范。這幾條行為準則,歸納整理起來是這樣的:
一、遵從這個社會及法律的規定。在所有的意見中,采取最遠離極端,最中道之見,來約束自己。
二、在不明白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時,要跟從或然率。看不出或然率大小比較的時候,還是要做一抉擇。一旦抉擇,就不再以為它們可疑,而相信那是最可靠,最正確的看法,果斷堅決,不再猶豫,反復無常。就像密林中迷路的人,總要前行,不能停留在原地。
三、永遠只求克服自己,而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愿望,而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要始終相信一點,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沒有一樣事情我們可以自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善。改善不了的,就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事,就不要去癡心妄想。這樣也就可以安份守己,心滿意足。
笛卡兒的《談談方法》的重點就是如此。
“憑著這種方法,我覺得有辦法使我的知識逐步增長,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暫生命所能容許達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兒說。
這可以說是少讀書或不讀書也能追求智慧的方法,但這也可以說是所有閱讀上的終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