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趙本山是富豪,是因為他坐擁億萬家資,更重要的是他創作了數以百計的喜劇小品和影視劇,為社會創造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從八十年代中后期開始,趙本山從央視春晚走向了全國,成為全國觀眾喜愛的喜劇表演藝術家。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美名遠揚,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等獎,獲得了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桌別林、中國笑星等系列美譽。去年9月30日凌晨,趙本山因腦出血被緊急送醫,許多觀眾不遠千里飛抵上海,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看望他,足以說明趙本山在人們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從一位貧窮農民家庭的孤兒成為雄霸春晚的小品王,如今已是年收入過億的文化企業家,趙本山打拼了三十余年。一路風雨一路淚,一路辛酸一路歌,個中滋味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得到。這其中最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坐擁巨額財富的趙本山,他的發家之路并不是靠一般人所熟知的走穴、演出等手段鋪就的,而是靠自己摸索出一套文藝生意經,走得是以東北方言為基礎的鄉土文化產業之路。
今天如果大家問我一個真正值得學習的跨界人物,那么真的是非趙本山莫屬。如果說誰的經營管理經驗值得總結,那么趙本山還真是那么一位。娛樂界人士能得到財經界真正尊敬的人不是很多,本土娛樂界人士尤其如此,我想趙本山先生一定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趙本山先生是我非常推崇與尊敬的。我對趙本山的尊敬出于四個因素:
一是本山先生本人的敬業創新,與其他包括郭達、馮鞏、黃宏等曲藝人物相比,趙本山的戲路子寬,抓點子準,創新性強。歷經那么多年,他依然是最具人氣的一線明星,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了。每一年的春晚小品系列,趙本山都能持續持續,實屬不易。
二是趙本山對于徒弟的帶領與提攜,從成腕兒的范偉到如今紅透全國的小沈陽,趙本山真正表現出了對于團隊的帶領與培養能力,而不只是一個超級個體藝人。這也將使得趙本山能在演藝江湖上真正帶出自己的新門派與新風格,這是只有開門立派的宗師才能有的作為。
三是趙本山的產業化操作,尤其體現出其對于所掌握的藝術與人才資源的最大化運用。趙本山親自出演、導演與制作的《劉老根》、《鄉村愛情》等作品得到觀眾,尤其包括年輕一代觀眾在內的欣賞。他甚至能讓80后城市觀眾對于鄉村題材如癡如醉,而且一大批不利用傳統娛樂包裝出來的本山派新星受到了觀眾的熱捧。
四是趙本山成為這樣一位兼有超級明星、掌門人、娛樂創業家綜合角色,而且每一個角色都能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哥大人物,卻非常本色、實在,既沒有巨星風范,也沒有滿身別人貼的包裝,看起來還有點像農民、像一小鎮人物、像一農民創業家。他把他原來的生活經驗與聯系利用得那么充分,他讓我想起了國學大師季羨林和財富人物李嘉誠,也就是說他的做人方式與為人姿態更加接近一個有底子有底氣有底色的大師做派。
但老趙也不是沒有敗筆,其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再在2010春晚讓小沈陽擔綱主角乘勝追擊,而是強推另一個徒弟王小利上位,讓小沈陽成了再綠不過的綠葉。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認為,從傳播的規律而論,一個企業,很難通過將資源平均分配到旗下的眾多品牌而讓各個品牌都大獲成功,這是違反科學的不現實的美好愿望而已。 2009年的小沈陽曾經與劉謙有著不相上下的人氣,在2010春晚的走過場之后人氣已然大大落后了劉謙很多個身位,這是無需質疑的事實。可以肯定的是,作為企業掌舵人的趙本山在處理小沈陽品牌的問題上有著自己的考慮。從企業經營角度我不想做過多評價,但在小沈陽品牌塑造上的確是錯失了鞏固品牌地位的大好良機。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為了總結趙本山成功管理的經驗,下面與各位分享六個方面
1、新聞營銷
本山買飛機,可以說是本山傳媒之前一系列推廣動作上的一次爆發。在此之前,本山傳媒品牌宣傳推廣的腳步就一直沒斷過。趙本山正通過天賦與學習,逐漸將本山傳媒運營為一家真正的企業,一步步填充著商業帝國的版圖。在這個娛樂商業帝國的擴張過程中,新聞營銷的亮點頻頻出現。
11月9日,林志玲來沈陽宣傳,趙本山慷慨邀請美女以盡地主之誼。一個是鄉土喜劇大師,一個是臺灣當紅花旦,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兩人坐在一起,是有深遠的原因的。一方面,趙本山一直想把劉老根大舞臺和二人轉在各地推廣,春晚已經成為重要根據地,打入臺灣能為大舞臺和簽約藝人帶來更大聲譽和品牌提升;而林志玲渴望在虎年春節晚會一展芳容,當然希望“春晚頭牌”趙本山助一臂之力。
如今,趙本山的能力展示顯得更加多元,既在春晚憑借個人影響力,極盡企業代言人的宣傳作用,又展示翻手為云的造星能力。而小沈陽和劉老根大舞臺則是趙本山的核心團隊。在此之外,“買飛機”的新聞則從另一方面展示出本山傳媒資本能力和高效率的資源運作能力,強大的管理團隊已經不遜于任何企業。
現在的本山傳媒,已不再是趙本山的一人企業了。若干年前,趙本山一眼相中了如今的小沈陽,開始了憑本能天賦開發新人之路。除了二人轉,趙本山手里的牌還有東北幽默濃重的電視、電影和小品等,《劉老根》、《馬大帥》、《落葉歸根》等電視、電影深受中國北方觀眾的喜愛。而為了開拓南方市場,開拓渠道,簽約林志玲等港臺藝人也將提上日程。
2、領導學習力
趙本山2009年花55萬高額學費進長江商學院CEO班學習,這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趙本山自己說:“企業做大了,自然會有困惑。在商學院上課,于我來講,是個調整、降溫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習了國外先進團隊的管理經驗和教訓,這對于我未來管理我的傳媒很有幫助;另外一方面,是心理層面:有點錢就不會玩兒了,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甚至可以這樣打包票,大部分企業家都有心理疾病,包括我。”
無論他在長江商學院學習到的東西相對于55萬學費來講值不值,他這種學習先進管理理念的意識就值得我們欽佩。許多家族企業老板在企業取得一定發展之后,往往得意于自身的能力給企業帶來的業績,并陷入經驗主義的發展思維怪圈。從而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和熱情。豈可知,一旦放棄學習,必將落后于時代,還能為企業指引正確的發展方向嗎?
3、集團化發展
如果加上“劉老根”大舞臺,“鄉村”情景劇(黑龍江衛視晚間播出,準小品劇情類系列劇),“本山”學院(遼寧大學與本山傳媒合辦)、“本山”影視等品牌節目,本山傳媒已經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文化產業集團。值得一提的是,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普通的影視音像產品,本山傳媒已經將營銷產品覆蓋到“明星人偶公仔、明星肖像變色水杯、水晶工藝品、人物漫畫折扇、特色山貨”等深度開發產品上,就專業程度而言,本山大叔的商業感一定超越當年“賣拐”水準,而所有的產業開發都圍繞一個名詞展開: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