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陪我爸看電視,換臺間看到很多久違的面孔浮在眼前,那是一群久不露面的明星,沒人知道他們的去向,在屏幕里他們失蹤多時,卻突然一下子在各大衛視的選秀節目里找到了兼職──做評委。這些娛樂圈前輩搖身為藝術導師,有些嘉賓忽略了自己明顯堪憂的藝術水準,對著臺上的選手煞有介事地品頭論足,告訴他們怎么做才會有所斬獲。
忽如一夜春風來,選秀不僅還陽了,還挾以“夢想”為名去到了全國各地。由于所有的選秀節目幾乎都是卡拉OK式的,而且主持人和選手全都一口一個夢想,所以在換了一圈頻道之后我產生了極為不適的感覺─好像人們所有的夢想都是音樂夢想,如同一談起信仰就是宗教信仰。這種說辭和比賽的形式一結合就很值得懷疑,你不知道他們究竟夢想的是音樂還是拿個第一。
猛地一看,載歌載舞,但細一體會,比賽完全搶了唱歌的風頭。晉級的選手激動得涕淚交加,淘汰的選手難過得涕淚交加,唱歌徹徹底底成了只動嘴的奧運會。這種比賽可能重振綜藝節目,但它拯救不了流行音樂的生態,因為人們只在電視上唱歌,真實的生活和內心還處于一片焦灼。電視節目利用音樂帶來了競技的快感,卻沒有讓人覺得美,音樂終究不能充當一種比賽項目。
把藝術技術化,然后再錦標化,等于讓美一再降格。選秀比賽和排行榜從根本上是一樣的,都是單一而簡陋的評判形式,它們忽略了名次之外更多的可能性。這接近于一種冷酷的教育,教育大家除了贏家毫無意義。當郎朗一拍大腿,脫口而出,“學鋼琴真是太值了。”你會發現狼性文化在主導了商業和體育之后,已經開始摧毀藝術,也改變了關于美的教化。
人們看重得失,對名次耿耿于懷,大概是源于人們對時間的緊迫感。那句廣告語“人生就像一場比賽”一遍遍響起,我們就總是下意識地追逐一種“快馬加鞭”的人生,好像真正可怕的事情不是感覺不到幸福,而是落于人后。所以這個社會不以人格上的成熟、趣味上的豐富為美,而是很奇怪的以“年輕”為美,年輕美在哪呢?那不過是還沒老去,還讓人覺得有“贏得比賽”的可能。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