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富人正變得越來越富。我們知道富人數量在增多。我們還知道,基金管理行業和銀行業正向“財富管理”這一新領域投入巨大的資源。
從經濟數據以及對財富管理行業最粗率的理解來看,這一切都非常清楚。
《福布斯》(Forbes)等出版物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也令上述說法不容置疑。這些排行榜光彩易讀。
但目前還不那么清楚的是,富人的投資方式與其他人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們在概括“富人”及其需求的時候,需要謹慎行事。《福布斯》排行榜顯示,按照排名前后,全球最富有的5位富豪分別是:一位美國軟件企業家、一 位成功的 美國投資管理者、壟斷全國電話市場的墨西哥投資者、宜家(Ikea)的瑞典創始人和整合全球鋼鐵行業的印度企業家。比爾·蓋茨(Bill Gates)、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和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都非常富有,但對他們進行太多的概括,可能會很危險。
財富管理行業的假設
然而,財富管理行業的經營似乎的確建立在一種假設基礎上:即我們概括出富人的一些特點。
其一,為了進一步擴大財富,他們愿意承擔公眾不可及的更大風險。
近幾年來,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本這兩個行業一直在推動著市場,它們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大量關注。但普通散戶投資者無法直接利用它們。
它們屬于富人,也是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活動的中心。富有投資者還可以運用多種策略,例如賣空或大量使用衍生品,而監管機構禁止多數散戶投資者采取這些策略。
不過,富人真的需要這些嗎?
至少從理論上而言,一位“財富”經理應能不去理會標準基金管理層有關貝塔和阿爾法——它們分別是與市場相關和不相關的回報——的所有擔心,也應避免根據市場平均回報設定基準的做法。
富人貴在守富
但擁有巨額財富的一個優勢在于,你不再需要取得巨大、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回報,來讓自己變得富有。
你唯一的擔心應該是,首先,避免做出讓你損失財富的蠢事,第二,回報超過通脹水平。
這進而表明,最明智的策略是目前所說的“絕對回報”投資,現金是需要超越的基準,而關鍵是永遠不要虧損。
換言之,盡管非常富有的人群能夠承擔得起比他人更大的風險,但對他們而言,保守一些可能更為合理。他們可以承擔更多風險,但他們沒必要這樣做。那些沒有存夠養老金的人,才可能會理性地開始承擔巨大投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