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攻勢一封郵件,“泄露”了國美新一年的戰略。在這封出自國美在線董事長牟貴先的內部郵件中,五大方向被提上日程,即全面提升客戶體驗水平、打造家電最強供應鏈、打造一流物流體驗、全面發力移動互聯及深化O2O(Online ToOffline,線上到線下)布局。其中,深化O2O布局被稱為國美的核心戰略。值得一提的是,在自我宣揚的同時,牟貴先不忘在郵件中對競爭對手們進行一番揶揄和挑釁。如在提到提升客戶體驗水平時,牟貴先指出:“國美在線要秉承零售服務精神,不能像某些同行,用戶‘雙11’訂貨現在還沒送到。出了問題,我不會讓高管道歉了之。”而在采購規模上,國美自詡每年采購規模達到上千億,其中彩電便已超過300億,“而某號稱自主B2C老大的電商企業尚不及我們的五分之一。”除此之外,在物流體驗上,國美在線的目標之一是,即使除夕夜的訂單,也要按時送貨,實現安裝。“我相信,這是大多純電商難以做到的。”牟貴先在郵件中如此表述。當然,說起和大多純電商相比,自然離不開價格。郵件中,國美用兩款單品為例,拉響了“價格戰”警報——報價僅為1299元的海爾32英寸智能LED彩電及首次跌破2000元大關的三洋40英寸彩電。“我號召國美在線全員都參與到標桿底價的審查中來,如果哪位同事發現我們的4萬多類商品,哪一款價格比主要同行高,請務必直接上報,如果哪位同事發現多款,公司將給予‘國美在線衛士’的榮譽及物質獎勵。”如果牟貴先此言當真,接下來的一年中,國美或將始終以“價格戰”主角的身份亮相。這難免有些諷刺。要知道,牟貴先走向臺前的亮相之作,便是對“價格戰”的冷嘲熱諷。“剩下活著的,有的在艱難地喘息,為挨著下一次的屠刀而掙扎,有的自稱‘價格屠夫’繼續行走江湖,但充其量只是提著木刀和喇叭的‘偽屠夫’。”這是去年4月國美在線官方微博以牟貴先名義發出的“電商悼詞”,哀悼因為價格戰而倒下的一干電商,并呼吁“活著”的電商不要再打價格戰。“這是一個巨大的反諷,因為國美自己就是一個巨虧者,而且不停地揮舞價格屠刀。”家電產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曾告訴新金融記者,國美當日的“電商悼詞”更像是發給自己的,“一面對蘇寧‘同價’戰略大加撻伐,一面做‘價格殺手’,國美給人的感覺是亂了陣腳。”事實上,國美的電商戰略確實令人有些看不懂、摸不透。以去年為例,2月,曾立誓要做大、做強電商的國美展開了毫不手軟的大規模裁員。據前庫巴員工向新金融記者透露,國美電商業務的關鍵部門遭遇大規模裁員,涉及人數多達200余人;2個月后,牟貴先憑借“電商悼詞”向電商同行喊話,抵制價格戰,而到了8月,國美卻高調宣布重拾“狼性精神”,意欲重塑“價格殺手”形象。另一個自相矛盾在于,當蘇寧去年強力推行線上線下同價戰略之時,國美展開了高調討伐,直指“同價是個偽命題”、是“畫餅充饑”、是“一廂情愿”。而事實上,在前一年的“8·15”電商大戰中,正是國美率先祭出殺手锏,宣布“自8月17日起,線上線下全面同價”。也正是因為國美的主動請纓,才令這個本沒被競爭對手邀請進戰局的電商小弟,避免淪為電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旁觀者。從國美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有著“合理”解釋:電商業務需要整合、公司成本需要控制、集團戰略需要更加清晰、要時刻清楚“要什么不要什么”……然而,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舉動切切實實從側面反映出了國美的混沌——一方面要做大,一方面要裁員;一方面批判對手價格戰,一方面自己重塑價格殺手形象;一方面發起同價策略,一方面抵制對手同價……如今,回過頭來再看國美2014年的戰略布局,無論是其找到了自己的“陣腳”,還是仍在“跟著感覺走”,總之,屬于國美的戰局,無可避免。只不過,恐怕其仍舊無法無所顧忌地拉開架勢。
利潤掣肘“盡管蘇寧在去年第三季度出現了其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但不得不承認,蘇寧向互聯網轉型更決絕,做O2O更徹底,成績也更直觀。從去年前三季度來看,蘇寧的電商收入有160多億元,位列B2C電商前三,在千億盤子中分得16%左右的份額。”一位前蘇寧員工告訴新金融記者,相比國美,蘇寧電商更大刀闊斧,更“無所顧忌”。該員工坦言,蘇寧一直為了未來的藍圖而犧牲著當下的利潤,而這卻是國美無論如何也不愿接受的方式。“畢竟,國美也是好不容易才實現的扭虧為盈,相信他們也不想還沒來得及喘氣就被再度打回深淵。”其實,國美方面也從未掩飾對錢的渴望。“現在主要對手做電商都在虧錢,如果一直這么虧下去,還能堅持幾年?最后留下來的毫無疑問一定是兜里有錢的。既然這樣,我為什么不把錢先留下,保證兜里有錢,等電商業務找到盈利方向后再大舉投入決戰?”在去年第三季度實現扭虧為盈后,國美電器[微博]總裁王俊洲曾明確表示,國美的主業仍為離客戶最近的線下門店,未來業績的增長也仍靠擴充門店和提高單店利潤,線上服務于線下,不走大虧損線路。事實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美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確更多體現在線下對線上的帶動上。據了解,國美將逐步對全國1600家門店進行互聯網和O2O改造,增加WIFI和體驗比價。門店的線下銷售員可以手持主推或者暢銷產品目錄,銷售線上產品,提升國美在線發展流量。由此看來,在國美的02O模型中,線下網點的鋪設與升級,仍舊至關重要。坦白來說,國美的這些舉措,還是見到了成效。從去年7月起,國美先后完成了北京、常州等地10家國美門店的改造,國美的單店銷售則提升了27%。按照預期,國美將于今年完成100家門店的升級改造。但在上述前蘇寧員工看來,這不過是“小修小補”:“我還是比較欣賞蘇寧的模式,是重心向線上移的O2O,是強化平臺戰略的,而國美的步子明顯還是沒邁開,是割裂的‘O+O’。”顯然,國美雖然走出了自己的O2O模式,卻未必會贏得業界的認同與贊賞。不過,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還是向新金融記者表達了不同看法:“我倒不認為國美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沒有優勢,就像當媒體線上化后,新浪、搜狐不一定能做過微信,微信最終也有可能被替代一樣,所謂的優勢、劣勢都是階段化的。如果從一個終極角度來看,擁有線上設施和線下設施的企業還是具有比較大的優勢的,問題的關鍵是要怎么去發揮這個優勢。”羅清啟表示,越通用化的產品,對國美而言越沒有價值。“以手機為例,吃飯時朋友拿出來就可以作為展品實現了,它已經建造了一個無形的體驗店。但是像電視、冰箱這樣的東西,是沒有辦法隨時隨地體驗的,線下體系仍然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在羅清啟看來,O2O是個大概念,也是大趨勢,只要國美去奔向它,就有機會取得成功。但能不能成功,取得多少成功,關鍵要看其賣了怎樣的東西、用了怎樣的辦法。戰略待明事實上,至于賣什么,國美一直在探索。去年8月底,國美在線高調宣布銷售快消產品,主打食品酒水、個護、美妝、母嬰四大領域,首期上線的快消品SKU(庫存量單位)數量超過百萬,合作的品牌商家超2萬家。這一百貨品類擴張戰略,實則被視為國美在線全覆蓋購物品類的先行戰略。不久前,新品類再度上線,國美在線開通了名為“國之美”的藝術品頻道,開始銷售文化類商品。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國美的電商戰略其實仍然沒有想清楚。該業內人士表示,國美其實還在試探,試圖在線下的眾多行業中尋找到可以搬到其線上的品類與產品。除了上述全新嘗試,國美仍然沒有忘記在老本行深耕。據牟貴先在郵件中透露,在2014年伊始,國美在線即將與海爾、格力兩大家電品牌巨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其中與海爾的全年合作規模量級非常巨大,史無前例。同時,還將與格力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深入合作,在所有的家電零售巨頭中,國美是唯一和格力采用直供的方式進行合作的企業。”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牟貴先提出的這兩項深度戰略合作,終歸只是“即將達成”。在國美目前已經達成并高調宣布的合作中,更多還是三洋、伊萊克斯、榮事達等處于第二、三軍團的品牌。從某種程度而言,“抱團”的意味甚至更強于強強聯合的意味。“和國美在線合作只是佐餐小菜,和阿里巴巴[微博]合作才是大餐盛宴。實際上,格力電器最想合作的不是國美在線,而是阿里巴巴。不排除2014年董明珠和馬云[微博]再度牽手的可能性。”劉步塵此言或多或少從側面道出了國美的尷尬。好在,去年三季度的扭虧為盈,多多少少為國美減輕了些許壓力。此前不久公布的國美電器2013年截至9月30日業績顯示,前三季度,國美上市公司部分實現銷售收入416.6億元,同比上升8%;綜合毛利率達18%,處于歷史高水平;上市公司部分實現凈利潤5.82億元,比2012年同期的損失8.29億元有大幅改善,提升170.21%。只是國美電商業務仍然存在隱憂。雖然國美在線前三季度凈虧損僅為2.4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的2.7%上升至5.6%,但是從規模上來看,國美在線與電商行業的領跑者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了解,國美在線2013年的銷售額約在40億-50億元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這與京東、蘇寧等銷售額近三位數的同比增長相比。顯然,對國美來講,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