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邀約率這么低,這是為啥呀。
案例一:某公司招聘文員,HR專員打電話邀約:
問:你好,你是**嗎?
答:我是。
問:我是某某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我在網上看到你給我們公司投的簡歷,我們通知你明天*點來公司參加面試。
答:好的。
掛斷中……
結果:電話邀約10個人,前來參加面試共3人,面試結束后,1個符合要求被通知入職,因薪資太低,婉言謝絕加入公司。
解決方案:招聘是個相對復雜的工作,從開始的邀約就一定要注意對于人崗匹配度的了解。在電話通知時,HR應該對應聘人員進行簡單的初步了解,詢問她的工作經歷、薪資期望值、住址、離開原因等等,從而判斷與公司提供的崗位的匹配度,在確定了初步信息后,約定面試時間。否則即使約來,也是浪費大家的時間,降低工作效率而已。
問題二:面試的題目,如何設計更為合理。
案例二:小王接到某公司的人力資源專員崗位的面試電話,信心滿滿前去參加面試,到了公司后,前臺MM先拿出滿滿兩頁紙的應聘人員登記表讓小王填,小王奮筆疾書,半小時左右,搞定了這張登記表,遞給前臺時, MM說,我們的第一關是筆試,你把6道面試題答完交給我,后面我們根據你的答題安排初試,小王接過一看:哎呀媽呀,6道大題,每道題有兩問,即12道題,滿滿3頁,小王又開始馬不停蹄的寫起來,答完題一看,已經來了2個多小時了,還沒見到面試官的影呢?不禁納悶:這到底是考試還是面試呢?
結果:小王將筆試試卷交給前臺MM后,轉身離開了。這樣的面試,小王是怕了。
解決方案:面試的題目如何設計,是招聘工作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沒有必要設計筆試?筆試究竟要考察面試者的哪些能力?題型題量如何設置?這些都值得HR深思,千萬不可千篇一律,否則招聘工作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花了那么大的力氣,卻為何找不到合適的人呢?
問題三:面試的時間周期,如何有效控制。
案例三:某公司招聘php工程師,面試了10個人左右,最終確定在其中兩個人中間選擇,小李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創新能力比較弱;小趙思想很活躍,創新能力強,但是穩定性較差。對于領導來說這個項目需要一個工作經驗相對豐富,思維靈活,穩定性好的人來擔任,究竟選哪個?比較糾結,領導遲遲定不下來,在這猶豫和彷徨中,過去了好幾天,最后領導下定決心讓HR通知小李已通過面試,可以來上班。
結果:當HR通知小李時,被告知小李已經在某單位上班兩天了。
解決方案:面試的時間周期如何控制,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生活中我們常講:人無完人,單位用人亦是如此,領導總期望最好的都為我所用,事實上在招聘中員工與崗位的匹配度并不可能達到百分百,在員工的素質、能力選擇上一定要懂得取舍,現在企業面試從初試—復試—錄用,這個時間跨度必須控制在兩周內,不然,你看好的潛力股,對別的單位同樣也有吸引力。
問題四:把握好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
案例四:小白應聘到某公司的行政人員,面試成功后,小白非常高興,要知道這家公司也是小白比較中意的。上班第一天,小白興沖沖的早早趕到公司,張領導安排好他的座位,給她一堆資料讓她先看看熟悉一下,過了一會,一個貌似大的領導人員走到辦公室,拿著一堆合同還有其他的資料讓小白幫忙復印一下,說急用,小白二話沒說,拿起合同就去復印了,這家是個設計類單位,打印機是那種巨型的,而且A3A4紙要自己切換,功能有些復雜,小白還真沒見過這個怎么用,就請教了跟前座位的設計人員,設計人員倒騰了一會,也沒轉換成功就走了,后來張領導過來了,看了一下說:你慢慢琢磨啊,又過了一會,張領導又過來了說:還沒好啊,轉身又走了,小白自己倒騰了快2個小時,才把那份文件復印完畢。而辦公室那么多人,有忙碌的、有閑聊的,小白忍住了眼淚……
結果:晚上小白給領導發了短信告知:自己并不適合公司行政的工作,領導一直很納悶的追問: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解決方案:員工通過重重闖關,已經決定錄用,招聘工作只成功了一半,如何留人尤為重要,對于員工上班的第一天,處于一個陌生的環境,原本就缺乏安全感,一個微笑,一聲鼓勵、一次伸手,都會讓她感動和心安。作為HR,在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除了把員工交與部門之外,更要充分體現公司的人文關懷,招聘不易,莫讓我們的辛苦付之東流。
以上是我一些淺薄的總結,希望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公司都能找到可用之人,員工都可找到合適之位,此處充滿和諧,皆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