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花。思維應從問題開始,有了問題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從而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日本著名教學家齋藤喜博甚至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可見,“問”非常重要。教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提得好,學生就想說、會說,也就達到了運用中理解的目的。
一、提問的概念及作用
(一)提問的概念
提問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以及對學生回答的反應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學習,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啟發思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行為。提問技能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教學行為。
(二)提問的作用
對學習者來說,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巧妙的提問能夠有效地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并為他們發現、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增長了智慧,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有經驗的教師,幾乎每節課都要精心創設各種問題情境,編擬不同水平、形式多樣、引人深思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問答。課堂提問的主要功能如下:
1.激發興趣,產生學習動機
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迸發學習的熱情,產生學習的需求。
2.啟發思維,主動學習
提問可以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專題或概念上,產生解決問題的自覺意向。宋代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提問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支持行為。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為基礎的,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又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問能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等。
3.清晰思路。,把握知識間的內在邏輯
每一科目的數學內容,其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相互聯系,并以一定的方式關聯在一起,提問可以為學生理清思路,把握學習內容之間內在邏輯關系,實現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平穩過渡。
4.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提問時課堂上的一種召喚員行為,是集體學習中引起相互活動的有效手段,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流露情感,發表看法,與老師和班級其他成員共同交流的機會,學生通過聆聽他人對問題的回答,展開爭論,展開爭論,從而開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理解,記憶。提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
5.培養能力,提高能力。
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并給學生適宜的緊張度,從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擴大思維的廣度,提高思維的深度。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需組織語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圓其說,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與教師和其他學生探討問題、尋求解決問題途徑的過程中,培養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6.反饋信息、促進交流
教師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知識或某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最快捷獲取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問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調整進度。
7.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提問是維持良好課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課堂提問的類型
提問是通過師生的相互交流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主要課堂活動形式。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學習的知識是多種多樣的,有事實、現象、過程、原理、概念、法則等,對這些知識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這就要求教學中所提的問題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應包括多種類型。
提問類型的分類由于標準、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類。我們從認知層次和提問技巧兩個方面進行分類。
(一)根據認知水平分類
1.低級認知提問
低級認知提問用于檢查學生的知識,一般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學生用所記憶的知識照原樣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師判斷學生的回答也較容易,只簡單地分為正確與錯誤。包括知識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應用性提問三種。
(1)知識性提問。
這類提問是考察學生概念、字、詞、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記憶情況的提問方式。
①二擇一提問要求回答“是”與“否”的提問。
這類問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迅速的反應。例如“植物的生長是由于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個數增加,以及細胞的長大兩方面原因,是嗎?”學生回答:“是。”也可以把問題改成:“植物的生長是由于細胞的長大,是嗎?”學生回答:“不是。”
②要求用單詞、詞組或系列句子作回答的提問。
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回憶已學過的事實、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例如,“遺傳物質有哪兩種?”學生答:“DNA和RNA。”“DNA和RNA有何區別?”學生答:“DNA含脫氧核糖,RNA含核糖。”“DNA和RNA有何關系?又是怎樣控制生物性狀的?”這種由一個單詞到包括系列句子的提問,是向較高級提問的過渡。知識性提問是一種最簡單的提問。對于這類提問,學生只需憑記憶回答。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復述學過的一些內容,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簡單的知識性提問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沒有給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因此,課堂提問不能局限在這一層次上。在知識性提問中,教師通常使用的關鍵詞:誰、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時候、有哪些、寫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