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是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大贊助者,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王健林披露,核心理由是兩點:一是中央領導開始重視足球發展;二是足球在中國影響力很大。
他表示,希望以后人們評價王健林,覺得是一個真正的社會企業家,就很滿足了。所謂社會企業家,就是將社會貢獻當做自己的第一責任,而且努力去踐行這些標準,這是他追求的。西方對企業家最高級的評價就是社會企業家。
中央領導重視促使萬達回歸
當年離開足球時,大家覺得一個成績最好的俱樂部不干了,可能會有點兒遺憾。我記得當時央視還做了一期節目。今天回歸足球,可能更多的是帶給人們一點期許,覺得萬達愿意回歸,至少是一個好的兆頭。這說明大家對足球現在還是關心的。但是你說(萬達回歸)有多大的作用,還不好說。
促成這次回歸,核心理由是兩點。一個是中央領導有號召。胡總書記去廣州視察亞運會的時候,接見了容志行。習副主席表示一定要把足球搞上來,前后兩次發表談話。延東同志也親自找我談話,希望我們能站出來支持一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我覺得中央真正重視足球了,這就意味(足球)是向好的方向轉化。第二點,足球在中國的影響力很大。我注意到,只要有國家隊、國奧隊比賽,這些新聞都是網絡的體育頭條,說明看球的人還是多。我們競技水平再爛,中超每場還有一萬多人的上座率,說明它還是第一運動。這兩方面促使我還是回來。
最重要的是社會需要。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也是中國的第一運動。盡管這十幾年競技水平不高,但我覺得群眾的真正熱情還在。
最早是有關領導找我,要求我寫一份對足球的建議。我花了兩周時間找了一些人談話,搞了一些調研,最后寫了一個大概接近5000字的報告,這個報告也得到了中央高層的批示。我想這個、可能就是我重新回歸足球的一個轉折點。凈化中國足壇我覺得還要看,這是在總局層面和中央領導層面。這次回歸足壇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看到始于兩年前的那場打黑運動。那次打黑,抓了這么多人,三個足協高層都被抓進去了。涉案人員從領導到中層、到裁判、到運動員、到俱樂部,這種大面積(治理)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要想真正使足壇凈化,起碼在中央高層在體育總局始終保持這個高壓態勢。之所以我愿意回來,也是了解到今后的中超比賽、國內比賽,公安部門會始終參與。用高層領導的話講就是“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我覺得這也給我一個信心。
公司里沒什么不同的意見。每年公司都有幾個億的資金安排,做公益或做一些別的支持,無非就是往哪兒投的問題。沒什么大爭議。
5億是怎么來的
合同的基本框架協議書,幾個月前就給了足協了。其實我們跟總局和足協談判花的時間很短。我們提出來的東西修改很少,拖了幾個月再簽,我想這可能是政府辦事程序問題了。如果有人給我們送錢,可能我第二天就簽了。他們這個我也能理解。開黨組會,可能還得足協副主席都得在“家”。體育總局再開會,可能也得正副局長都在一起。可能還有審批的時間,我想應該是程序問題。
5億是談判的結果。首先談的是冠名權,覺得六千萬就足夠了。剩下的那些錢是大家一條條算的,青少年聯賽大概花多少錢,女足大概要花多少錢,國家隊(要花多少錢)。其他錢基本都有譜,就是兩個數字我現在不能確定:一個就是送出去培訓的球員,原來說40個,現在可能增加60個,這個費用要跟歐洲俱樂部談。第二個就是國家隊目前還沒有(給出數字)。所以五億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不少于這個數字。這跟調研報告上的幾個建議是吻合的。給中央寫的報告里面,不光有自己的想法,也找了一些記者、足球人座談,大家覺得中國的癥結就是在于基礎不行,所以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寫了一個建議,談到青少年、女足、裁判問題和請高水平教練,另外就是小球員的發展。
總價值倒沒有考慮。投5億就引起全國那么大關注,我覺得就已經值了。有些事情領導關注群眾不關心,有些事情草根關注領導不在意,這個事情領導群眾都關心,說明這個事情是好事,至少我覺得這就已經值了。如果我們真起了一個火車頭的作用,由此帶出來一批企業搞俱樂部或者搞別的(足球項目),那我覺得就更值了。11年前的萬達實力還比較小,現在的萬達收入過千億。現在再來支持中國足球,最大的變化是實力劇增。
我們每年都有預算。再加上企業規模現在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應該不算什么。
希望人們叫我真正的社會企業家
我想還是正面多一些。我看到一些評價,大家總體來講是正面的。有一些人擔心錢會不會又扔到水里去了。可能有人還是用過去的眼光看足協。我倒是有一個預感,可能中國足球的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中央的、企業家的、社會的,三個層面的力量都發動起來了,現在應該是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不過足球水平上不去,基礎設施確實差,每個城市的足球場比例太少了,我希望總局在基礎設施方面要有一些硬性規定。大企業投專業足球場還是很容易的。政府劃撥土地,專業足球場純建筑有兩億夠了。最大的就是起一個敲門磚的作用。希望通過我們的行動,讓大家知道,過去最好的俱樂部老板又回來了,還愿意投這么多錢。希望通過我們的介入,帶動更多的大企業來關心和支持中國足球。如果都是一些大企業搞足球就好了,畢竟是市場歷練出來的,做事有規矩,有計劃。
如果足球走勢好,觀眾上座率高,可能我就會花更多的精力。我們公司計劃性很強,今年又首度實行了模塊式管理。完全是計劃式管理,我幾乎對業務上的事情(都不過問)。其實我本身可能大部分精力都在社會活動上。
以后人們評價我,覺得我是一個真正的社會企業家,我就很滿足了。所謂社會企業家,就是將社會貢獻當做自己的第一責任,而且努力去踐行這些標準,這是我追求的。西方對企業家最高級的評價就是社會企業家。比如像比爾·蓋茨、巴菲特,掙很多錢,但是掙錢的目的最后是捐給社會。我宣布自己的90%的財產捐出來做基金,就是希望做一個示范吧,中國現在的企業可能在這方面缺的比較多。我希望中國企業發展像美國企業一樣。美國的慈善捐助93%來自民間、企業和個人,中國這塊做得不好。美國社會捐贈相當于每年生產總值的3%到4%,咱們中國大概只有千分之零點五,每年社會捐贈只有GDP的千分之一都不到。差距太大,將來我可能更希望是這個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