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長青背后的匠人精神 《一千年的志氣:永不衰竭的企業競爭力》是一本探討日本百年老店長青秘密的書籍。在作者野村進所研究的企業中,我看到一種之于企業家極為重要的精神,那就匠人精神。 所謂匠人精神,就是人與物平等相遇,人與物對話、共舞、交融、合一的境界,這種精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種精神之下有了鬼斧神工的作品,那么作為企業家,如果具有匠人精神,他們的作品,即產品和企業本身會如何?自然是偉大的產品,偉大的企業。 看看日本百年老店中的匠人精神: 400年老店HIGETA醬油公司常務董事山下啟義說:“我們有時還是會在工作中對微生物說話,比如會對那些小家伙們打招呼,說‘好嘞!今兒在這兒給你們加點兒空氣,給你們攪拌攪拌怎么樣?’什么的。我們不僅重視微生物,而且對它們充滿了敬意! 130年老店田中貴金屬集團公司本鄉主任說:“好像貴金屬在向我們一個勁兒地呼吁似的,要我們將它們這些特性用于社會。而不是我們想到要把這些特性找出來。我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努力做好貴金屬渴望我們做的事情。” 當下備受中國企業家推崇的、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也是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家,他曾說:“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轉睛地觀察現場。就在這種審視、傾聽、貼心當中,我們才能第一次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等同于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產品,就是聽到了產品的 ‘哭泣聲’,我就會想,‘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傷了呢?’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做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情,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啟示! 不止這些企業,日本有五大商幫,其中之一是名古屋商幫,這一商幫的精神特征是“具備徹底的匠人精神”。就在這個商幫中有一批著名的企業,比如豐田、本田、三菱、日立、新日鐵等。 正是因為具備了匠人精神,才有了他們偉大的產品和企業。其實匠人精神的重要性,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早就強調過,出于觀察妻子制作陶器所得的經典名文《戰略手藝化》,在這篇文章中有這樣兩段話: “手藝會讓人想起傳統的技藝、專注以及通過細節的把握做到完美。人們想到更多的不是思考與推理,而是各種原材料水乳交融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長期的經驗與投入。制定與執行相互交融,形成一個漸進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創造性的戰略水到渠成。” “就像很多陶藝人不得不掌握手藝一樣,管理者們也必須把戰略手藝化。”“在我的比喻中,管理者就是陶藝人,而戰略就是他們的陶土。就像陶藝人一樣,他們坐在過去的公司能力與未來的市場機會之間。并且,如果他們是真正的藝人,他們對手頭的材料應該同樣熟悉。這是戰略手藝化的精要所在! 明茨伯格強調的是思考與行動之間的關系,反映了戰略形成過程中,人與物(戰略、企業)的緊密互動,但是作為西方人,他所強調的“人”“物”互動還沒有達到東方人的深度與境界。 中國古代的匠人精神 野村進說:“日本人喜歡工匠大人甚至勝過喜歡‘天才’”“在亞洲,將工匠達人尊為人生目標和典范的國家,唯有日本。”這對于中國人來說,無疑是莫大的遺憾,因為在中國古代,能工巧匠不知有多少,從今天留下來的無數的鬼斧神工的藝術品就看得出來。“梓慶教木匠”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技藝特別高超的木匠,名叫梓慶。他能制作各種精巧的木器,如出于鬼神之手。魯侯問他其中的奧秘。梓慶很謙虛,說:我一個木匠,我哪有什么訣竅?我準備做這個醵的時候,我都不敢損耗自己絲毫的力氣,而要用心去齋戒。齋戒的目的,是為了“靜心”,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安靜下來。 在齋戒的過程中,齋戒到第三天,我就可以忘記“慶賞爵祿”了。也就是說可以忘利了。齋戒到第五天,我就可以忘記“非譽巧拙”了。也就是忘記名聲了。到了第七天,我可以忘卻我這個人的“四肢形體”,也就是達到忘我之境。 這時,我就進山了。尋找我要的木材,觀察樹木的質地,看到形態合適的,仿佛一個成型的就醵在眼前。然后我就把這個最合適的木材砍回來,順手一加工,它就會成為現在的樣子了。我做的事情無非叫做“以天合天”,這就是我的奧秘。 這里所謂的“以天和天”,就是以“我”之自然去合“物”之自然,使人的自然與物的自然相契合,人就可以與自然萬物相往來。這就是中國古以有之的工匠精神,多么精妙,不僅提出這一精神境界,而且還給出了修煉的方法,即封為忘利、忘名、忘我的三步走。 好利來創始人羅紅的匠人精神 我不知道這種匠人精神在中國還留存多少,也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企業家具有匠人精神,但是還沒有絕跡,至少好利來的創始人羅紅就是一個具有匠人精神的人。 羅紅從小就為相機能把美麗的瞬間變成永恒的神奇而著迷。高考失敗后,去了成都一家攝影店當上了學徒,經過兩年沒日沒夜的學習,羅紅有了自己的攝影店,而且很快成為成都生意最好的攝影店。雖然后來將精力轉移到好利來的創建與發展中,但是對美的感動、熱情與追求卻始終存于心中。 2006年,為了心中的夢想,羅紅辭去總經理的職位,去追尋大自然的美。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南極、北極、西藏、非洲……走到哪里,哪里的美就被留存。這個自稱“好攝之徒”的人,作為一個攝影家比作為一個企業家更出名。他成了中國生態攝影的代名詞,成了第一個在聯合國總部舉辦攝影展的人,還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全球有杰出業余愛好的20位世界領導人”之一。 羅紅的攝影作品有著震撼心靈的美,即使是世界上的知名攝影師都愛不釋手。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源于羅紅篤信:“天人合一”,“人同萬物和諧相處,才能生生不息,達到心靈的寧靜與圓滿!迸c心大自然、與萬物敞開對話,與大自然、與萬物交融合一,美也就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地流顯出來了。 可以說,羅紅本身就是一個工匠,也自然能將這種精神延伸到做企業上。所以他才會認為“面包是有生命的,對溫度濕度的掌控都得十分精準”,才會認為“心不正,就沒有好產品”。 有一次北京下大雪,羅紅高興的一大早就扛著相機來到雪地和水邊,要為銀色世界中的黑天鵝留下最經典的影像。這一場大雪,這一群天鵝,這一組照片,帶給他突然間的靈感和強烈的創作沖動:做一組黑天鵝蛋糕,這將是中國最頂級、最好吃的蛋糕! 接下來的50天里,羅紅和他的團隊完全沉浸在了新蛋糕的創作中,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終于創造出了24款讓他自己都很感動的蛋糕,成功地把歐洲蛋糕的品質文化理念、日本蛋糕的口味調制理念和好利來蛋糕的情感表達理念融為一體,羅紅把它們命名為“黑天鵝尊貴至美系列蛋糕”。 羅紅深刻地領悟到,只有當自己的心回歸到簡單、真實、自然的狀態,和萬物對接后,才能從心里長出真正的智慧。 企業家的工匠化 那么,企業家如何修煉自己,實現自身的工業化呢?彼得、圣吉、奧托、夏默等人在《修煉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型理論》提供了一種可參照的修煉方式,就是書名中的“U型理論”。 U型理論描述了修煉的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U的左側由上向下移動的過程,叫感知階段,是要看到自己與既存事物的鏈接,實現與世界合而為一的目標。具體又包括三種能力,依次是懸掛、轉向、放下,依次需要開放思維、心靈和意愿的支撐。 懸掛指的是要暫停或擱置慣性的思考與認知的方式,以新的眼光看待事物;轉向指的是要把注意力從外部重新轉向內部,關注心智過程的根源而不是事物本身;放下指的是要放下舊的身份和意圖,解除對未知的戒備。 第二個階段是U的底部,叫自然流顯的階段,從根源觀省,實現讓內心的覺知呈現出來的目標,從而自動的獲得目的感和能量。包括一種能力,即接納,接受新的現實,開啟新的結果。這個過程神秘,讓人困惑,可以從丹麥雕塑家和管理咨詢顧問Erik Lemcke所描述思維他對這個過程的體驗,感受一下。 他說:“在與一名知名雕塑家合作了一段時間后,當事情發生變化的時候來到了一個特別的時刻。當變化的時刻到來的時候,不再僅僅是我自己在進行創作。我感到自己與內心很深的某種東西連接在一起,我的手與這個力量一起在進行共同創作。與此同時,隨著我的感知力在擴展,我感到自己充滿了愛和關懷。我在用一種不同的方式感知事物。我直覺地知道自己必須去做什么,我的雙手知道形狀該如何塑造。跟隨這個指引我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創作。在這些時刻,我充滿了強烈的感激和謙遜的感覺。” 第三個階段是U的右側由下而上的過程,叫實現階段,順應自然,迅速行動。具體包括三種能力,依次是結晶、建構原型和體制化,依次需要意愿、心靈和思維的開放。 結晶指的是把心力放在自然流顯帶來的目的感和能量上,厘清愿景和意圖;建構原型指的是通過行動和試驗探索未來的第一步,用IDEO的創始人大衛。凱利的話說,建立原型允許快速測試概念一遍盡快成功;體制化指的是如何在日常實踐中實施和展現出來。 其實這個U型理論并不稀奇,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早就闡釋過。夏默向南懷瑾提及過這個理論,南懷瑾認同他的觀點,并給出了源于中國傳統的解釋,那就是《大學》中的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边@里不做詳解了。 夏默也認為二者異曲同工。每當此時,筆者都感到中國傳統的偉大。真的需要企業家從心底賞識中國傳統,并從中汲取拓展經營的力量。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