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可以帶面試對象去吃一次飯。不是刀刀叉叉的西餐,而是七杯八盤的中餐;不是面對面侃侃而談的單挑,而是濟濟一桌的圓桌餐。
叫幾個同事一起去,順便可犒勞一下他們;面試對象和他們的溝通,也在你的考察范圍。人在餐桌上的表現,大可以看出他的教養和修養:
有很多人在自己要的時候,從來不顧及他人。眼里盯著,心里想著,下手就把轉盤往自己面前一帶,別人的筷子還在盤子里呢,菜就走了,留下一個空舉竹筷的姿勢。這樣的人,團隊精神要重點考察一下,要讓他先從交通規則學起:一停二看三通過。想吃什么菜,慢慢來,不著急,先注意一下在座其他人,看清楚他人沒有正在夾菜或準備夾菜的動作,才慢慢地往自己面前轉。下手不要太猛,以免所向披靡地帶倒一片杯盤,叮呤當郎,會很熱鬧的。要學學謝長廷講的:姿態優雅地吃到菜。雖然這位老兄向以陰狠聞名,理論不結合實際。
作為被面試者,也有一招,以不變應萬變:我只吃自己面前的菜。這就是學習馬英九了,他爸曾教育小馬說,沒輪到你唱戲,你就老老實實地做觀眾;輪到你唱戲,你就大大方方地上臺。你只吃自己面前的菜。小馬哥真是一位孝順兒子,我看他的從政風格,還真是謹遵父命。不過這樣的人,穩妥保守,擔當開拓性很強的工作會有欠缺,得看具體的崗位而定。
吃的時候也可稍加觀察。狼吞虎咽如我者,不可重用。(補充:要么不用,如要重用,必須狠狠地用,直接做CEO以上職位)從學校養成的吃飯習慣,我至今還改不過來,真是苦惱。有人教導我說,你每口飯,要咀嚼三十八下。我記著記著后來就忘了。每次吃飯老想著快點吃完,好開始下面的事。我看這輩子是成不了什么貴族了,吃頓飯花上七八個小時那種。
淚筷。有湯汁的菜,不以碗盤就之,滴滴答答,意猶未盡地一路夾到自己嘴里,不雅不雅也。
巡筷?是這樣叫的嗎,還是我自己捏造的,反正就是指拿著筷子在桌上猶豫不決,指來點去,好像終于下定決心了,突然又變了主意,半天下不了手。這樣的人,我恨不得端起一碗紅燒肉放到他面前,吃!
吮筷。夾菜的起始動作是先把筷頭放嘴里一吮。哎呀。
就餐時和人的交流。面試官的職責是讓面試者放松心情,放松心情才能原形畢露嘛。埋頭苦吃者,很多崗位就不太適合,現在的社會,是講溝通的,溝通才有和諧,才有團結。哪怕是招呼一下,吃到好菜向左右推薦,幫別人遞一張紙巾,請別人幫忙夾點什么,都是好的,切不可沉默是金。席中有一個這樣的人,簡直就是威脅:你們正說著話呢,菜就沒了。
說話時,不可口含食物。嘿嘿,小時候我姐老被我媽訓,就是因為這一條。我從我姐的痛苦中學乖了。
幫領導和同事續續茶。有位朋友發牢騷,說他們領導請吃飯,吃著吃著就給他上課,說你怎么不幫大家續續茶呀?他不忿:全桌那么多人,憑什么我做這事啊?得,就憑這樣的心理,不長進。領導能這么說,那是他對你有期待,也可能茶壺就在你手邊。你當仁不讓啊,怎么能放過為大家服務的機會。懂得招呼別人的人,總是受歡迎的。
入座前也有講究,不過這一條好像大家都還不錯,會很禮讓,不會在長者和領導、客人入座前搶先落座。再細心一點的,會照顧到彼此談話的需要。作為被面試者,如有可能盡量坐在女性旁邊,是男性,可以照顧一下她,盡顯男士風度;是女性,大家也有話講,可讓自己放松自在。
只看到過兩個極端的例子。一個是我前同事,客人未入座搶先落座,拿起筷子就搶占一盤紅燒肉,還撥拉幾下,找到自己的目標就往自己嘴里塞。這樣的人,如果是我招聘,絕對不會要。一個是幫某政府領導開車的司機,沒規沒矩地一屁股坐在主位,未經席間人同意就吸起了煙。
被面試者對餐桌面試,也可以反制。還是向馬英九學習,他通常吃飽了再赴宴。你想看我怎么吃?沒門。我吃得飽飽的,我去那全都是為了照顧你們,當你們的服務員。
餐桌上的表現不一定是決定性的因素,只是幫助我觀察人、了解人。知人才能善任,招進來后,看放在哪個合適的位置,需要幫助他做些什么樣的改進。
常規的面試動作還是要做的。談話,我喜歡讓人說說他的弱點。如何自曝其短,恰到好處地自我批評,是難題。
上車,怎么坐位置?也能看一個人。轎車的后座最多只能擠三個人,中間那位是最不舒服的。以前有個同事,只知道讓客人先上車,一個勁兒地把客人招呼到中間,非得用兩個人夾住。后來我仔細給他分析了一下車上的座位分布,總之,最不舒服的位置要盡量留給自己坐。有個前同事,一車人,他總是搶先坐副駕駛座,(避免擠坐),上車就套上耳機聽音樂。這樣的姿態,解讀成語言就是:我和你們沒關系,我只在意我要的。事實也證明該同事在團結協作方面,是比較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