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想要什么》一書的作者湯姆·多克托羅夫說,在中國,經營一家假蘋果店或任何其他假名牌產品店是被視為富有創業精神的好事。
他在接受《福布斯》雙周刊電話采訪時說:“說到創新,中國人就不行了。在中國的世界觀中,個人權利無關緊要,所以侵犯專利權算不了什么。法庭從來沒有演化到保護具有創新精神的個人這種程度。”
《福布斯》的報道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將始終是一場艱巨的斗爭,對在中國做生意的公司而言也是如此。這主要是因為個人權利充其量仍是一個理論概念,甚至教育制度都不利于基礎廣泛的知識產權保護。在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被視為對經濟成功構成直接威脅,或者被上升到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的高度之前,幾乎誰也不會真正在乎Windows 8是不是盜版。
美國政府一方面指責中國侵犯版權,一方面也對中國制造些衣服換外匯,想不通。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當得知美國奧運制服由中國縫制時,民主黨人里德說,我們應該“燒了”這些制服;共和黨人博納則說,他們早該知道不應這么干;幾名參議員更是提出議案,要求未來的美國奧運制服由美國制造。
一名在中國經營業務的美國制造企業高管說:“這些言論要么反映出他們對相對優勢和貿易原理缺乏了解,要么便是憤世嫉俗的政治活動。更有可能兩者兼備。”另外一名科技類跨國公司的經理說:“這些都是嘩眾取寵。對兩國而言,有更加重要的雙邊商業和貿易問題。”
雖然“中國制造”成了奪走美國人工作的代名詞,但實際上,中國人得到的實惠非常有限。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發現,2010年,標注“中國制造”的產品,僅占美國個人產品和服務消費的2.7%。
中國可以低價生產服裝和奧運制服,但設計奧運制服的,卻是美國人。如果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的計算是正確的話,美國境內銷售的任何中國制造的服裝品,其多半利潤流進了美國公司。這就是中國產業的悲哀之處:沒有知識創新能力,只能打工,打工賺個辛苦錢還被說三道四。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說,即將開幕的倫敦奧運會商品中,約有90%都是外國制造,其中65%為中國制造,而英國本土制造只占到9%。另有日本媒體稱,大量的偽造奧運商品已從中國流出,并且價格比正規商品要低很多。
正版與盜版、真貨與假貨,有時候其實難以分辨,即便是長城有多長這樣的千年定論,也會突然出現變化。
專家曾經認為中國長城只有5500米長,但最近中國國家文物局的一次考古調查卻稱,長城的長度是之前想象的兩倍。據這篇發表于6月的報告估測,長城總長13710米,橫跨15個省市自治區。《洛杉磯時報》稱,這個長度超過了半個地球的周長,是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長度的四倍,是2009年發表的初步報告中估測值的2.5倍。
《時代》周刊報道說,不幸的是,這個新估測值惹怒了一些國家,它們把這次舉動視作是中國在自我貼金。中國的鄰國韓國對這個報告相當不滿,它反駁說,中國現在宣稱的長城的一段,其實是古代高句麗王國的朝鮮人建造的。新估測值讓長城東端直指北朝鮮的家門口。
這些爭議并不是說長城新研究毫無可取之處。就在去年,英國探險家威廉·林德賽(William Lindesay)在蒙古偶然發現了一段未知的古城墻。家住北京北部的張伶綿,去年秋天采集核桃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石頭,他認為這些石頭應該屬于古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