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現在才擔憂經濟會"失速"――突然加速下滑,那著實有些太晚了。如果此時在拯救經濟的方面還在猶豫,那著實會讓人產生更大的擔心。
經濟數據已經出齊了,所有指向已經非常明確:如果不采取果斷而及時的措施,中國經濟將很快發生停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已經盡現疲弱。
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雖已止跌,但今年4月份以來提速的一輪政府投資項目,似乎并未發揮投資提升作用。這說明,民間企業投資繼續萎縮,對沖了政府投資的拉動作用。
消費:全社會零售商品銷售額增長13.1%,創下2011年3月以來17個月的新低;凈出口:盡管尚有200多億美元的順差,但那是加工貿易創造的順差,一般貿易逆差逐月擴大。而且整個出口,7月份僅增1%,為6個月來的新低。
不僅如此,7月份新增貸款數據已經低至5401億元(10個月以來的新低),它告訴我們,中國實體企業的貸款需求不斷萎縮,生產的活躍度大幅減低;與此數據相互印證的是,企業增值稅7月僅增長0.7%,同樣顯示企業生產疲弱。
在一輪成本不斷提高,緊縮貨幣政策嚴厲壓制內需的背景之下,目前企業財務安全度迅速惡化,資產負債比率大幅上漲,修復財務報表的壓力日益凸顯,而這個問題又與宏觀經濟和股市行情構成惡性循環關系。其實,新增貸款的減少也反映了企業進一步增加負債的難度。
我們必須承認:積極財政政策和緊縮貨幣政策的錯誤匹配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后果。現在,又有人呼吁:未來要保持貨幣政策的寬松。對不起,晚了。在企業大量停產、減產、破產的時候,擴張貨幣已經失靈。因為,你放的貸款沒人要,就算放出去也換不來投資和消費需求――這叫流動性陷阱。我看,我們現在已經落入了這個陷阱。
現在,貨幣政策必須必須歸于被動性政策――以確保經濟增長需求為目標,需要多少給多少,而千萬不是主動寬松,當然更不是主動緊縮。同時,必須要求商業銀行嚴格審貸,確保貸款背后的真實實業需求和貸款安全。
如此市況還能說"經濟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態勢"嗎?我看不行。用不著遮掩,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現在的核心不是"如何看待當下經濟形勢",而是用什么方法推動中國經濟擺脫惡性循環――經濟數據壓制了投資者信心,投資者信心反過來進一步壓制消費和投資,經濟數據更加難看。
拉動股市上漲當然是重中之重,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中央之所以著急股市問題,關鍵是股市已經無法為"修復企業財務報表服務"。所以,拉動股市無非是為了拉動股市融資,這與股民的愿望相悖。基于這樣的認知,現在所有的方法――減低印花稅、減少新股發行規模等等都是臨時性的、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所以可以肯定地說:現在需要的是大幅提升股市的有效資金供給,提升股市投資信心,而絕不是其它。
綜合一切考量,像過去"凱恩斯主義"的"鐵公基救市"方案顯然不行,不僅成本巨大,而且風險巨大。我們需要更加穩健而實惠的"非常規手段",具體方法:
第一,由中央財政擔保,社保基金向商業銀行定向發行2萬億元"30年期的社保基金債",用于填實社保基金個人控賬戶,一次性解決社保控賬戶問題。
第二,中央銀行同時下調2.5%個百分點的商業銀行法定存準率,釋放流動性,順應社保基金的發債行動;
第三,所有效益好,公司治理結構優良的藍籌股,尤其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銀行任由社保基金自由選擇持股――按照一定比例,通過定向增發和二級市場收購兩種路徑獲得股權,同時允許這筆資金參與國有企業的兼并重組。
第四,社保基金持誰的股份必須規定硬性前提――上市公司每年必須以60%以上的凈利潤實施現金分紅。
第五,告訴國民"你可以按時退休,退休后將享受你賬戶中中國最優質企業資產的分紅收益",而非單純的、舊機制下的"固定養老金"。
第六,中央政府出臺相關法規、政策,確保社保基金利益不會受到上市公司的侵害,同時加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這樣做法相當于強行將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投資收益歸屬社會公眾所有。它的好處是:
第一,死錢變活錢,用一部分必須閑置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資源,為老百姓謀福利,不僅將長期懸而無解的社保空賬戶的問題一次性解決掉,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為拉動消費奠定基礎。
第二,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也體現了國有企業全民所有的核心理念;
第三,這筆錢在市場上,以市場化的手段轉化為企業股權資本,破解實體企業和銀行的財務風險;
第四,用至高無上的投資者對抗至高無上的上市公司,逼迫藍籌股大比例分紅,這將完成中國股市一次極有意義的重大改革;
第五,2萬億元的資金進入股市,以及藍籌股60%的分紅承諾,會激勵股市形成修復性上漲,甚至引發一輪牛市,從而為中國經濟順利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多次論證過,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必須依賴股市,而絕不是銀行。
第六,2萬億元社保基金債券的持有,其收益遠遠高于央行法定準備金存款的利息收益,提高了銀行收益能力,提高了銀行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七,最重要的是:至少從理論上說,股市活了,消費、投資都會有效增加,將徹底扭轉市場預期,使中國宏觀經濟駛入良性循環軌道。
第八,一定有人擔心通脹,但這樣做,恰恰不會引發惡性通脹。原因是,這筆錢沒有直接進入消費領域,而是通過股市財富效應拉動的投資和消費,這是漸進式的,要比組織大規模財政投資的效果舒緩得多,作用長久得多,而且其市場化程度也遠高于財政投入。
第九,一定有人擔心股市泡沫,但我看,有一點泡沫要比現在的這樣過度地干癟(負泡沫)強得多,甚至是天壤之別。一個是良性循環下的活躍,一個是惡性循環下的衰退――這不是天壤之別嗎?
第十,避免中國經濟在一場大的國際資本爭奪中,全球經濟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處于劣勢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