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個地方遭受“用工荒”導致餐飲行業收入,大幅度下降,就為大家談談遇到的難題:
漲薪直接推高運營成本
面對人員短缺,很多餐企就開始招兵買馬。北京西餐連鎖企業好倫哥,在某知名招聘網站打出招聘廣告,一舉推出13個職位,其中餐廳服務員需求量最大,多達100名。
節后展開大規模招聘行動的還包括北京吉野家、呷哺呷哺、花家怡園、太熟悉、金漢斯等眾多知名餐企。而對很多中小型餐館來說,玻璃上貼的招聘啟事幾乎就沒有拿下來過,缺人已成為一種常態。
為了吸引求職者,餐企提供的員工待遇也水漲船高。有的打出“底薪2600+獎金,包食宿”,有的公司則是“底薪不少于2000元,每月餐補300元、住宿補助500元,年底獎金及其他福利,法定假日加班3倍工資,按國家規定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繳納各項社會保險”。一些連鎖餐企還可任由員工自己選擇工作地點,推薦其他人來店工作還有獎勵。有調查顯示,如今京城餐企的員工收入普遍增長兩三成。
但是,有餐廳負責人透露,盡管企業在不斷加碼款待員工,但是員工方面并不領情。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時,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就拿上保險來說,國家要求給員工買保險,我們企業也在嚴格執行,但是員工不愿意。打個比方,現在餐飲企業的務工人員多數是外來人員,一名普通員工一個月領到手800元,但是企業已經為其支付了1200元工資,這樣的開銷企業和員工都要負擔?墒蔷拖瘛蛩,員工干個一兩年后回家了,這個保險根本帶不走!
薪資走高,加上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使得漲價成為很多餐企的共同選擇。前不久,星巴克剛剛調高了濃縮咖啡和新鮮調制咖啡的價格1-2元,而運營成本增加正是星巴克漲價的主要理由。曾經十幾元一份的宮保雞丁,如今在餐館已經很難見到,家常菜的價位已普遍達到25元左右。更有不少消費者抱怨,如今餐館的盤子越來越大菜量則越來越少。
破解“人荒”或需多管齊下
為了破解“人荒”帶來的不利影響,很多餐飲企業都在積極尋覓對策。
像很多餐企一樣,有著“中國第一餐飲”美譽的全聚德集團,其服務員也主要是外來務工者。為了穩定員工隊伍,全聚德旗下的很多門店都猛打情感牌。豐澤園學院路店是全聚德集團成立后開設的首家多品牌門店。為了鼓勵老員工、穩定新員工,該店堅持從一線員工中培養骨干提升到管理層,并增設“店工齡工資”。店里還租下周邊空置的大學生公寓,供外地員工住宿。從過去住地下室,到如今住二層小樓,還有獨立衛生間、空調等,員工的滿意度大大提升。該店總經理范東生表示:“只有員工滿意了,才會讓顧客滿意;只有顧客滿意了,企業的效益才會越來越好。”
運用機械替代人工,實施工廠化操作,也成為很多餐企破解“人荒”的重要選擇。在很多餐館,洗碗機已經代替了洗碗工,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清潔質量也更有保證。在北京空港配餐有限公司,大廚的工作就是把每道菜品的制作分解成若干道簡單工序,具體操作的小工無須掌握烹飪技術,簡單培訓就能上崗,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為解決招工難題,今年,知名餐企旺順閣嘗試在兩家新開業的餐廳中,通過讓員工參股的方法,調動員工參與企業發展和管理的積極性,讓每名員工都有主人翁意識。該企業承諾,對于參股開新店的員工,每年返還本金的20%,第五年還本。這樣算來,在餐廳干滿5年,員工可以在應得的工資之外,連本帶利獲得本金外加一倍的利息。同時,旺順閣總經理還對員工承諾,員工的資金投入只有盈利沒有風險。此舉既緩解了企業開店初期的資金緊張問題,也間接避免了員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