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好的 員工,只有不好的 領導,來源于美國著名軍事家克里奇的一句名言“沒有不好的組織,只有不好的領導”,這一 管理學中的“克里奇定理”。克里奇定理認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領導應該能把他的組織管好,并有足夠的智慧,組織才會朝著美好的方向不斷完善和進步。如果用心不夠,或缺少管理才華,組織是不會自己好起來的,甚至要變糟。俗語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同理,許多情況下組織的境況不佳也應歸咎于領導的失職和低能。組織是靠人來管理、優化的,領導具備了管理權力卻未能把組織帶好,當然要考慮到領導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
而在我們領導者、管理者日常的工作事務的處理中,我們會發現組織的優劣取決于領導,同樣,員工有沒有被激勵,員工價值有沒有達到最大化也與我們的領導脫不開關系。正如我們經常說的“兵熊一個,將熊一窩人。”可能這樣的邏輯,也許會招來不少人的批評和反感,讓某些領導覺得不適,似乎組織出現了什么事,都要歸結于他們。但是,無論讓領導者覺得適與不適,我們心中都非常明白,下屬的能力70%是由他的直接上級來提升的。在軍隊中,一個能打勝仗的軍隊一定會有一個好的首長,在組織里,一個優秀的組織一定會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無論中外古今均是如此,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翻開中國的近代革命史,當由于錯誤地指揮和判斷,中國紅軍被迫退出以瑞金為首的根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并屢陷困境,30萬紅軍傷亡慘重時,再遵義會議上確定了毛主席的領導地位,他老人家高瞻遠矚,站在全局、特別是站在對方立場上分析戰局,制定對策,調動處于絕對優勢的“國軍”彼于奔波,在運動中形成以多勝少的相對優勢,殲滅對方有生力量,并跳出包圍圈,勝利到達陜北,成就了中國的革命勝利。于是,我們再來強調,是員工的問題,是下屬的原因,似乎顯得太過于遷強。
在戰場上是這樣,在組織競爭中也是如此。每一個成功的優秀組織,必有一個強有力的好的領導為核心,為靈魂。通用公司的威爾奇,微軟的蓋茨,海爾的張瑞敏,聯想的柳傳志,紅塔的諸時健,萬象的魯冠球等等,特別是在組織的創業和發展時期,領導的作用是尤為重要的,有時甚至是第一位的。
當然,有的領導會說,如果遇到了個小人的下屬,也是我們領導的問題嗎?那么,我們可以先把問題放下來,回顧一下歷史。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君位。治國需要人才,鮑叔牙給齊桓公推薦了一個人,但是齊桓公跟這個人有一箭之仇。因為當初齊桓公跟公子赳爭奪君位時,這個人就曾輔助公子赳,還差點一箭射死齊桓公。這人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管仲。齊桓公很有氣度,放棄一箭之仇,拜管仲為相,并起用許多有才干的人。后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但鮑叔牙告訴齊桓公,說,豎刁、易牙是小人,要疏遠。可是齊桓公沒當回事。最后落個什么下場?一代中原霸主給兩個奸惡小人給軟禁起來,不給飯吃,要挾更換接班人。這時,他醒悟了,小人害人啊!但為時已晚,結果餓死了幾十天都沒被發覺。
豎刁、易牙是何許人也?豎刁本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稅務官,因為貪污賦稅被鮑叔牙發現。但是,豎刁很有心計,早早就到齊桓公面前去,說,我不是貪污,我對你很忠心。還提出說愿意自宮做太監,終身服侍齊桓公。結果,豎刁不但沒受到懲罰,而且官加一級。那么,易牙呢?因為有一次聽到齊桓公感嘆,說天下肉盡食之,卻未償人肉為何味。于是,就回家把自己的三歲的兒子給殺了,做成一道人肉蒸菜,讓齊桓公償了人肉的滋味。后來,齊桓公知道了,極為感動啊,認為易牙是忠臣。當然,作為后人的我們知道,豎刁、易牙是心胸狹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
那么,對于這些小人,我們領導者、管理層又應該如何識別呢?,識別小人有這樣的四個標識:第一個,見利忘義,見了利益什么都不顧,老娘、老婆、孩子統統可以不故,這是一種;第二個,陽奉陰違,他在你面前說一套,后面又說一套,正反兩張臉,我們發現這種人在現實社會中還真是比較覺;第三個,無事生非,小人所在的地方總是弄出一些事情來,貌似沒有事情發生,他就渾身不舒服,沒有事情發生,就顯示不出他的能耐似的;第四個,拉幫結伙,他會拉攏一些人去對付另一些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當我們識別了組織中的小人之后,我們有四種對會小人的對策。一為,怒而不能除之。就是說,我們明明知道他是小人,對他的小人行徑讓你也是非常的生氣。但是你有顧慮,你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因為這樣、那樣的幻想而沒有把這種小人從我們的組織中剔除出去。我們說這是下策。如果我們不能對小人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小人變為好人為我們所用,而放任小人在我們的組織之中繼續為所欲為,就等于是助長了小人的氣焰,也給別人的員工以壞的榜樣,正如,一粒老鼠糞壞了一鍋湯。
一為,怒而除之。是說當我們領導者發現小人時,我們當眾表現出來了我們的憤怒,然后把小人給除去了。我們這樣做,當然有領導者的考慮,可是,當我們為了小人而發怒的時候,同時傷害了我們自身的形象,讓其它員工認為我們的處理方法未免有些不當,領導者的心胸不夠寬厚,這是中策。
一為,不動聲色妙除之。不分青紅皂白白一律鏟除,這是上策。因為領導者,使我們的組織形成了一塊凈土,也給其它人以預警性作用。同時,我們大家也可以想象一下,小人既然可以拉攏一些人就證明這個所謂的小人,其實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一為,將心比心善用之。人之初,性本善。小人之所以會變成小人,跟他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所遇的坎坷有很大的關系。使他們走處了某種極端,考慮問題比較偏執。如果我們領導者,可以全面的去了解他,找到那個令他極端與偏執的原因,正確的加以引導,化負能量為正能量,把他這種能力運用于我們的組織中,那么,對于我們的組織而言也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領導的作用在特定的時期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是絕對的。但企業處于平穩時期時,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來進行管理,領導個人的作用被逐步弱化。當企業已經并入膏肓時,領導的作用也是無能為力的。這說明領導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也不是萬能的,只是思想順應并引導時代發展的潮流,領先一步罷了。當領導的思想不能再領先于發展形勢時,就可能成為“絆腳石”了。
領導,相當于一個園丁,一畝三分地里的一切事,都應該算在園丁身上,正如光彩和榮耀的好事也要歸功于他一樣。同樣的,領導者,就像大海航行中的舵手一樣,一個好的舵手可以沖破驚濤駭浪,把一個船隊帶到勝利的彼岸。沒有一個好的舵手就可能會讓船隊葬身于大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