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他父親是一個知名的企業家。不過他很不喜歡這個稱謂,更喜歡別人叫他“創二代”。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他大學畢業后并沒有進父親的企業,經過4年的艱苦創業,企業已經初具規模。
在前不久的私人董事會上,他強烈要求自己成為那個“問題所有者”。他的問題也確實很有意思:“我應該如何信任公司最能干的副總經理?”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這樣的:兩年前,他從競爭對手那里挖來一個業務骨干,委任他做公司的副總經理。那個副總經理確實很能干,過來不到半年就讓公司的業務有了很大改觀,還帶來了幾位以前的同事。
阿倫承認他的貢獻,但總是心里有些不踏實:要是他哪天把這個團隊都帶走的話,我應該怎么辦?問題一提出來,小組成員立即沸騰起來了。
這個話題在二代企業家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他們大都很年輕,閱歷和經驗都不是很充分,好不容易找來了一個得力助手,讓公司管理變得規范化起來,但他總有一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全感,擔心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下降,擔心這個人太強之后對自己不利。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大家逐一開始提問,下面是部分問答的實錄:
“他已經做了讓你不信任的事情了么?”“還沒有!
“那你為什么會認為他可能會對你不利呢?”“他經常反對我的決定。”
“事實證明,他的意見有多少是對的呢?”“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對的!
“他有過想要帶著團隊離開的征兆么?”“暫時還沒有。”
“他能力很強,對你也還算忠誠,那你擔心的是什么呢?”“他有能力傷害我。”
“那他怎樣做你就放心了呢?”“聽我的話就行了!
“即便后來證明你的決定是錯誤的也是如此么?”“這個……”
“你和他溝通過你的期望值么?”“這個話題不好說!
“你覺得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好像是我的……”
這樣的一問一答還有很多。經過這種抽絲剝繭的提問,大家很快就弄明白了問題的本質所在。雖然小組成員對那個副總經理并不了解,但從阿倫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那個人是一個能力出色,對組織也還算忠誠的人。之所以阿倫對他有這樣的猜疑,說到底還是阿倫內心缺乏安全感,認為他會“功高蓋主!
經過對問題的本質的不斷探尋,以及對真實問題的反復厘清,大家似乎都開始意識到:問題的癥結似乎不在別人,正好是在阿倫自己身上。阿倫的焦慮來自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擔心自己在組織內部的影響力被削弱,他希望作為一個老板能控制整個局面,但他的能力又做不到這一點,因此生出許多猜疑。
大家也都現身說法,講述自己以前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大家的經歷最多的就是要“反求諸己”,提升自己的領導力。聽了大家的現身說法之后,阿倫也頗有感觸,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他很久了。
這次私人董事會讓他有了一種解脫的感覺,原來大家都有過類似的感受,而且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魔”造成的,他應該為有這么一個得力干將感到高興,而不應該是覺得是一個威脅,之所以覺得沒有安全感,說到底是自己不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