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個領導者與我聊天,他建議我工作中對同事不要太客氣,尤其不要太“謙虛”,該擺出點架子來,否則在公司很難贏得其它同事的尊重等。當時,我不以為然,甚至于覺得領導太做作了——假大空,而慢慢地,結合我的觀察和體會,逐漸認同了他的觀點。
一直以來,我認為80、90人群,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個性、常常以“真面目”示人,敢愛敢恨,不做作,或者可以用“真我本色”來總結這一特點,很多的宣傳也常常鼓勵人們要活出“真我”、“做自己”等等。于是乎,我們看到了很多人對自己的“缺點”常常以“我是屌絲”自嘲、不加掩飾、更別說要去改正,而對他人的優點常常以“裝逼”譏諷……
毫無疑問,任何人,尤其是 管理者如果過多地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全部公開,毫無疑問會損害自己的威信。當面臨環境變化時,如果仍然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將變得舉步維艱、寸步難行。變則通,通則久,所以,管理者須不斷突破自身邊界,嘗試不同管理風格和行為方式,既保持真實自我,也適應企業需要。
事實上,就今天的環境而言,管理者想“保持本真”已經很難,尤其是如果還想做一名出色的管理者的話。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管理者如今經常面臨工作類型和內容的深刻變化。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管理者需要明晰的身份感來指引航向、做出正確選擇,逐步接近目標;二是,大企業中管理者要與很多文化背景和行事風格不同的人共事;三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個體正變得透明。如何管理自身形象、分享作為普通人的興趣和癖好,已成為領導力的重要方面。
當然,在職場中,管理者并不是說要丟掉自我,更準確的理解和做法應該是找到那個最真實的自我、多樣化的自我(如果沒有多樣化,就應該去培養),投入的新的項目和活動、和各種人交往,并嘗試新的任務管理方法。今天的行為方式和昨天不同,這并不是表演或人格分裂,而是在探索如何更好的適應新環境和新挑戰,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士所應具備的職業態度。
要成為“ 變色龍”式的管理者,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借鑒不同的管理風格。學習過程大多包含模仿行為,學習的前提是認識到絕對的“原創”并不存在。管理者獲得成長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意識到“本真”并非一種內在狀態,而是對不同管理方式兼收并蓄、建立自身風格的過程。簡言之,就是集萬人之長。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不應只模仿某個人,而應借鑒多種不同風格。機械模仿某個人的行為方式,與有選擇地借鑒多種行為方式并按自己的需要組合起來、不斷調整完善。這兩種方法有本質區別。如劇作家威爾遜——米茨納所說,抄一個人是剽竊,抄很多人是研究。
比如在我所從事的管理咨詢行業里,有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專業至上”的階段,他們甚至認為領導的“假大空”不值得效仿。由于沒有找到“完美”的榜樣,他們覺得模仿和學習過于做作。這樣一來,直接的結果就是,他們很多情況下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難得到晉升和加薪,而在上司看來,他們也不夠努力,于是也不會給予他們太多的指點。
第二,持續努力自我完善。除績效外,領導者還應設立自我完善目標,不斷探索自我的不同側面。自我認識是一個漸進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嘗試轉換身份并不是背叛自我。管理者不應固守已形成的自我認識,而應積極擁抱變化,以開放心態塑造自己的管理方式風格。實際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新的崗位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制定正確的戰略、果斷執行,并做出組織需要的成果。但如果只關注這些,我們就會害怕風險,而自我完善恰恰需要冒險。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一系列研究證明,關注自身外在形象公妨礙人們完成新任務。績效目標會驅動我們向他人展示、向自己證明自身優勢,如智力和社交技能等。相反,自我完善目標會驅動我們開發新的優勢。
當專注業務表現時,我們會展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而專注自我完善時,我們能把對本真的訴求和強烈的成長意愿整合起來,這大概也是“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故事的主人公有超強毅力的原因之一。
第三,不斷改寫身份敘事。很多人都有一套關于自己的敘事,其中包含著從重要事件中總結出的信念。在新環境中,我們會有意無意地用過去的經歷,以及在其中建構起來的自我認識來指導行動。但隨著我們不斷成長,原先的身份敘事可能會過時,需要大幅修改甚至徹底重寫。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丹——麥克亞當斯專門研究“人生故事”,在他看來,身份即是“個體在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選擇性認知的基礎上內化并不斷修正的敘事”。他的意思是,每個人都需要身份敘事,但當面臨人生的新任務時,也應接受這種敘事的變化。正如不斷豐富和修改簡歷一樣,管理者也應改寫和創造身份敘事。
改寫身份敘事同樣既需要內省也需要外部視角。我們選擇的個人敘事應不僅包含我們的經驗和努力目標,也應反映他人對我們的要求,并打動我們想要征服的聽眾。
毫無疑問,管理者成長的惟一方法就是不斷突破自身的邊界。雖然嘗試新事物可能讓人不適,但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能夠塑造我們的理想自我。這并非要求你徹底把自己打扮成另一個人,行為舉止和溝通方式的微小改變,就可能讓你的領導能力發生質的飛躍。
所以,從職場的要求來講,也從自身的發展而言,管理者需要懂得“妥協”,或者用另外一個詞,叫“藝術”——管理的藝術。
(來源:世界經理人網站 作者:王榮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