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就有不少經銷商拿著網上的東西比價格,在網上可能看到哪家店的東西特價秒殺,比自己的進貨價還便宜,還真會試著去沾點便宜。并拿著從網上淘來的商品,指著電腦上的價格,半真半假地對著銷售人員說:“你看,我這從網上淘來的商品,比你們的進貨價都便宜。你別三天兩頭過來給我壓貨,你們的價格再不便宜點,我以后就去網上進貨了!”
2015年底,京東的“新通路事業部”炒得熱火朝天。什么是新通路?就是要取代現有渠道商,直接通過網上下單,給各個零售門店供貨,也就是俗稱的B2B。不少經銷商門店在這次所謂的B2B**中挑起群眾斗群眾,挑起廠家斗京東。線下與線上渠道互毆價格,只要沒有禍及零售市場,經銷商們好像還挺樂見其成的。
說到B2B,京東不是第一個打它主意的人。阿里的1688批發市場早在7、8年前,就開始搭臺子唱戲,只不過B2B這潭水太深,1688這個部門的日子過得舉步維艱、處境尷尬。電商要和渠道商搶生意、要和銷售人員搶飯碗的欲望,好像從誕生之日就沒停止過。
今天的經銷商之所以難管,在于“世界是平的”。經銷商的產品信息量、行業信息量,包括營銷知識和技巧,不見得比銷售人員少。今天我們說個123,經銷商可能說得出456,他知道的可能不僅不比你少,而且還可能比你多。今天的經銷商管理,從單純依靠信息的數量,需要轉向借助信息的質量取勝上來。
什么叫信息的質量?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關鍵信息的深度。經銷商只能看到第一層,你能看到第二層、第三層。經銷商說電商流量大,你能告訴他電商的流量從何而來?普通電商哪些渠道能夠獲取流量?獲取流量獲取的成本是什么等更深入的信息;一個是信息的限制性條件。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在一定限制條件下的反應,包括經銷商說的網絡低價。
經銷商說網上的東西比我們便宜,一種是指網絡上的零售產品價格比我們便宜,一種就是指像1688這樣的批發商城的東西比我們的便宜。目前的電商,主要還是網絡殺價,價格便宜是個不爭的事實。碰上經銷商說,網上的東西比你們的進貨價都便宜,我以后從網上進貨了。而且人家拿著電腦,指著某寶言之鑿鑿,鐵證如山,銷售人員該怎么應對呢?
經銷商拿著別人家的東西和你比價格,是因為兩者可能只有價格能比較。反映到本質上是對你提供增值服務不滿意,或者是對你沒有提供增值服務不滿意。對于泛家居建材類產品,甚至包括耐用型家電產品,廠家、渠道商提供給零售商是不是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過去可以是,但未來不能是,廠家和渠道商只有不斷地通過提供增值服務,才能讓經銷商們從簡單的價格比較轉移到價值比較上來。
所以,對于經銷商線上線下價格的質疑,要真正實現說服經銷商,得從兩個方面下手:一個是信息的質量——經銷商誤讀了哪些信息;一個是增值服務——經銷商不是只需要一個**的動作。
“趙總,你不可能從網上進貨!”小李說話總是先點題。
“開玩笑?為什么不可能?”老趙一副別以為老子讀書少的樣子。
“這種特價網上的秒殺產品,一個ID只能買一個產品,你怎么可能批量進貨?”小李不急不緩地說道。
“我去多弄幾個號不就行了?!”老趙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就算你在網上進得到貨,你也可能從網上進貨!”
“你倒說說看,為什么?”被小李這樣一吊胃口,老趙反而不急了。
小李仍然不緩不急:“你買這些產品,你是自己用,還是賣給別人用?”
“這么多,我怎么可能用的了?當然是拿來賣!”老趙沒搞清小李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網絡購物一般是七天收貨期,延長收貨也就15天。你買的是電子產品,如果一年以后這個產品才賣給消費者,然后消費者發現了質量問題,你找誰解決?”小李點出了重點。
趙總哼哼哈哈沒接話,他顯然沒有想這么深。
“就算你愿意背了這個售后黑鍋,你也不可能從網上進貨!”小李趁熱打鐵。
老趙看清了小李的意圖,沒有開始那么激動了:“我聽你說!”
“你從網上倒產品到店里來賣,工商、質監來抽查你這些產品的**,你怎么辦?比如說抽這批產品的3C證,你去哪里弄?”
老趙知道小李今天是有備而來,看來,嚇是沒有把他嚇倒。
“就算地方上工商、質監的關系能搞定,你也不可能從網上進貨!”關于這個問題,小李才剛剛進入主題。
老趙心里頓時有千萬匹草泥馬從心頭奔騰而過。
“你進了貨以后,還需不需要公司給你提供導購培訓、社區推廣培訓?還需要不需要我給你提供本地的工程項目信息、水電工資源的介紹,還需不需我們對市場銷售秩序和價格體系的維護?還需不需要以后渠道商給你提供賬期、臨時調貨的方便,以及新產品的安裝演示服務和配套服務?”
小李頓了一下,接著繼續強調:“別的不說,更為重要的是,你現在是全額交稅嗎?如果網絡平臺供貨,每一筆進項都給你開**,你去哪兒找那么多銷項進行抵扣?所以,至少目前,你不可能從網上進貨!”
老趙是**湖,自然知道小李所指的是什么。你說到這兒,經銷商還會不會堅持說網上的東西比你們便宜,我要去網上進貨之類的話。
網絡時代的到來,是工具對工具的替換。電視出現了,廣播差點沒了,但是隨著有車一族的增加,車載電臺卻異;鸨。無論是廠家銷售、渠道商、還是零售商,作為一個工具要想活得比別人好,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的價值,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價值,才能與時俱進、左右逢源。
現在B2B模式的出現,其實是給銷售人員提了一個醒,互聯網對線下渠道的沖擊,已經從表面的刷刷洗洗,到了內部的方方面面。而銷售人員要駕馭這種趨勢,只能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真正地了解互聯網、認識互聯網,深入進去學一學,站起身子看一看,才能知道哪些是大勢所趨,哪些是“炸金花”的“偷雞”手段。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尤其是不可替代的價值,即使只是老老實實地把事情做扎實,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也比當年那種靠著吃吃喝喝、滿口跑火車的混蛋日子,更有現實價值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