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表周瑜與諸葛亮之任職。
先看周瑜,公瑾兄貴為江東大都督,兵權在握,號令三軍,莫敢不從。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以當今職場級別論,周公瑾意屬“江東集團”董事會成員,一言九鼎。
再看諸葛亮,孔明自比臥龍先生,常年蝸居隆中,空有一腔抱負,乃一介儒夫。赤壁之戰前,孔明雖早已蜚聲在外,卻鮮有建樹,雖為軍師,但不曾授予實權,再以當今職場級別論,孔明儼然“劉關張兄弟集團”董事會任命的總經理。再者,孫劉會盟猶如兩大集團之商業合作,諸葛亮隨從魯肅赴江東,擔任說客,這一角色與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的一方派出的代表無異,孔明身在異鄉,當為異客。
二人地位如此懸殊,注定孔明萬萬不可過于囂張,只怪那孔明不諳職場之道。與其說,周瑜欲除諸葛亮是因為他不能容忍諸葛亮處處勝過自己,嫉妒心理作祟,倒不如說成是諸葛亮鋒芒畢露,不給這位上司留面子所致。日前,《三國》劇情中已經交代了“諸葛亮智激周瑜”“諸葛亮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等典故,諸葛亮就像周瑜肚子里的蛔蟲,一一猜中公瑾心思,令其顏面掃地,公瑾之才氣也隨之大打折扣。攤上這樣的合作伙伴,換做誰都會抓狂,更何況,中間還有一個魯肅。
孔明啊孔明,雖說公瑾不是你的直屬上司,但人家好歹比你官大,再說了,這是在人家地盤上,你就不能悠著點?孔明說,這才哪到哪啊,好戲還在后頭呢,接下來,我要三氣周瑜。諸葛亮反客為主,實屬不明智之舉,而新《三國》也在無意中上演了一場漢版的“職場攻略”,高希希歪打正著。
電影《東京攻略》里,帥哥梁朝偉說:“你打我可以,但不要弄亂我的頭發。”古往今來,但凡堂堂七尺男兒最講究的就是“頭可斷發型不可亂”,死也得要面子。
話說,赤壁大戰前夕,周瑜夜觀天象,西風烈,欠東風,公瑾兄憂郁成疾,臥病帳中,孔明欲探視,魯子敬前往通報,公瑾得聞孔明前來,令小喬為其更衣:“快快為我更衣,我不愿讓諸葛亮看到我這副樣子。”周公瑾虛榮之心可見一斑。相傳,“死要面子”的典故來自孫策。孫策乃江東標準美男,古稱“美姿顏”,今可直譯為“帥哥”。孫策狩獵被刺客所傷臉頰,醫生貼膏藥于傷口上,但孫策愛臭美、自戀,偷偷拿鏡子照,但見鏡中人滿臉膏藥,丑陋至極,孫策大怒,于是傷口崩裂,流血不止,沒幾天就“翹辮子”了,“死要面子”由此得來。看來,周瑜之“要面子”比孫策有過之而無不及。
《職場攻略》獻伎倆,既然上司愛面子,下屬就得給足。想必,那諸葛亮肯定是沒有讀過此物。話說,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大戰在即,周瑜命諸葛亮速造10萬支弓箭,并令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諸葛亮領命,周瑜竊喜,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寬限孔明10天時間,不料諸葛亮毫不知情,說,“用不了10天,3天足矣。”周瑜顏面掃地。諸葛亮草船借箭,取得弓箭13萬支,超額完成任務,孔明自作聰明畫蛇添足,“10萬支的任務已完成,剩余的3萬支全當是我送給你的吧。”周公瑾臉面再顯慍色,這個諸葛亮喧賓奪主,實在狂傲至極。
《職場攻略》又有伎倆,除去公事,下屬與上司盡量避談私事,以免信口開河傷及自尊。顯然,那諸葛亮又犯一忌。話說,諸葛亮隨魯肅夜訪周瑜,探其抗曹之口風。公瑾稱,欲說服主公向曹稱臣,以保江東百姓。于是,諸葛亮拿大喬小喬說事兒,開始忽悠周瑜,諸葛亮告知周瑜,曹操聽聞江東喬家二姐妹貌如天仙,傾國傾城,欲收之。此法果然奏效,公瑾大怒,誓與曹賊勢不兩立,諸葛亮佯裝發問,“區區兩婦人,大都督為何動此大怒。”魯肅慌忙告知實情:“大喬乃孫策之妻,小喬為大都督家室。”諸葛亮再次演戲,慌忙致歉:“不知實情,罪該萬死。”大喬小喬為何許人士,諸葛亮不會不知,周公瑾自然心知肚明:“既然我們是戰略合作關系,你諸葛亮來談判,能不知道我的底細?你當我二啊。”雖然收二喬是曹操之意,但直接導致周瑜醋意大發的卻是諸葛亮,無形之中,諸葛亮讓周瑜戴上了一頂“綠帽子”,他視周公瑾自尊為玩物。
在職場上混,最實用的準則就是“難得糊涂”,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該說的話什么時候說,怎么說,不該說的話要堅決裝糊涂。與諸葛亮相比,那魯肅也是個二百五。周瑜施計于蔣干,蔣干回曹部,告知曹操蔡瑁欲謀反,曹操中計斬殺蔡瑁,周瑜沾沾自喜,特派魯肅探諸葛亮口風。不成想,諸葛亮神機妙算,已料定此計定為周瑜所施,但此時,諸葛亮已認識到周瑜嫉賢妒能,不想惹禍上身,因此,諸葛亮叮囑魯肅,萬萬不能告訴周瑜實情。心思被人識破,魯肅明知大都督會不高興,但是見周瑜后他還是將實情全盤托出:“諸葛亮早已料定此計是你所為。”此話一出,本來還沾沾自喜、頭腦發熱的周瑜立馬被澆了一盆涼水,周瑜嫉恨諸葛亮之心日重,這個魯肅,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小喬抗夫令放孔明,孔明免于一死,接下來的劇集中,諸葛亮開始不依不饒、變本加厲。公瑾兄氣量本來就小,哪承受得起孔明“三氣”?果不其然,公瑾最終吐血落馬,英年早逝。實際上,周瑜待劉備不薄,先助劉皇叔抗曹,后借荊州。周公瑾亦敵亦友,仁至義盡。這樣來看,之前以及后來的種種反倒是他孔明的不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