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埸的時間長了,發現的事與人便多了不少,“事”是指問題的描述,“人”是指問題的處理主體,不管如何,不管是“人”還是“事”,都一定帶給你不少樂趣或煩惱。
我們處理事時,往往避重就輕;處理人時,往往因人而異。這可以說是靈活,也可以理解為不作為,為什么如此說呢?舉個例子來交流一下。
張三和李四是一個部門的同事,張三平時工作認真而且服從工作指令,李四是個刺頭,但工作成績明顯卓于同層次員工,某天,兩個人都屬于沒請假遲到了30分鐘,按章應予以算作曠工,作為部門LEADER應如何處理呢?答曰:按章處理。事實上,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是如此,有以下幾種答案:
第一種:對張三進行口頭警告,對李四進行按曠工處理。
第二種:對張三不進行處理,對李四進行口頭警告。
第三種:對張三和李四進行按曠工處理。
第四種:對張三和李四進行“笑笑置之”處理。
我先想到了以上四種,可能還有另外的處理方法,讀者可自己進行增加或糾正,在這里列出以上四種,我想足以說明我要說的事就可以了。
很顯然,對于第一種和第二種處理方法,對于公平性,李四會提出質疑,有時雖然口不說,說不定,張三也不滿;對于第三種和第四種處理方法,很明顯,第四種是與公司制度相悖,人力資源部門不一定會支持,但在不考慮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的情況下,第三種處理方法屬上策,在冰冷的制度面前,會有不少涼意,但一定會起到應有的作用,雖然會有報怨,不管張三或李四,但兩人都會最終接受處罰。
從此案例不難發現,在對待員工身上,制度是冷的,感情雖是熱的,但不能凌駕于制度之上,但在企業內部,往往會發生制度不是管人,而是人管制度,這對高速發展的企業來說,往往有著致命的打擊,這也就是為何“高級職業經理人”在民營企業內短命的根本原因之一,你進去建體系、建制度、設定流程、開發辦法、提供建議,忙的不亦樂乎,但執行時,批準它的人帶頭不執行,究其因時,便說:“你的制度不好。。。。。。”試問,什么是你的制度?什么是不好?
扔開制度,人去管時,就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即都不滿意,員工的滿意度在下降,這時的管理層又有了困惑:我對誰都另眼相看,為何還不滿意了呢?于時又進入不了解的惡性循環!!!
在國家,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都有堅持原則的,但只不過堅持原則的形式不同罷了,士人多用迂回的方式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武夫多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企業,對待員工,只要你真正做到了“一視同仁”便也是“另眼相看”了,也便是真正對人性進行了尊重,企業的溝通環境自然良性了,企業不高速發展都難。
職場小貼士:公司在對待員工的問題上一定要一視同仁,建立公平的評價機制,公司以目標管理方式來評鑒員工工作績效。目標應是客觀、明確的,沒有差別歧視待遇。在員工職業發展上,公司要幫助其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在員工的職位升遷上,要根據其綜合表現來確認是否升遷,不僅考慮其技術能力而且也考慮其完成工作的能力及負責任的態度,不僅靠過去工作的表現,而且也需要對追求成功的信念及企圖來決定,也就說個人的價值觀是否和公司團隊的價值觀相一致。在薪酬發放上,以員工績效、能力來核定薪水的高低。根據員工對績效的貢獻程度來獎賞。公司的成功,讓員工來分享,所以還應該建立公平合理的利潤分享制度、購買公司股票的方案以及退休計劃、勞動安全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