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難,有識人者與被人識者兩方面的原因。作為識人者,往往受情緒判斷、感情固執己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被人識者又往往有復雜而多變的心態組合,會給辨別賢才帶來困難。具體來說,有兩個方法:
—是要不動聲色地旁觀。識人才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可以平心靜氣,比較客觀,比較準確,能超脫地對人才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其二是說被觀察者只有在缺少戒備心理,很少以取悅的心態進行“喬裝打扮”時,呈現出來的才是比較淳樸的“真容”。一個投機者,對上和對下,其所作所為肯定是大相徑庭判若兩人。任何一個人,包括那些最偽詐者,他們只能騙人一時,不可能騙人一世,只能欺騙一部分人,不可能欺騙所有人。以旁觀者的身份對一個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觀察時,才能收集到有關這個人的真實信息。其中要注意:
(1)嫉妒心強的人不可用。嫉妒心人人都有,但若過于強烈,就是嚴重的性格缺陷了。這種人,一不能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別人,二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
(2)只知追求眼前之功,不管計策可行不可行的人不可用。只追求眼前的蠅頭小利,不顧長遠的大利益,這是嚴重的短期行為。
(3)把任何事情都看得過于簡單的人不可用。這種人大多志大才疏。辦事情的態度極不認真、嚴肅,往往把簡單的事情弄得一團糟。
(4)輕諾說大話的人不可用。這種人接受任務時大包大攬,真正做起來卻一拖再拖,且能尋找種種借口,任何時候都有理由。
二是要面對面地直觀。旁觀法識人主要是旁觀,而面對面地直察卻要做正面接觸,“識人之道”有七條:對人才提出問題,讓其分辨是非曲直,以考察他的立場、觀點和志向;提出尖銳問題使其理窮辭少,以考查他分析問題的邏輯性、應變能力和敏感力;就某些重大問題,讓其出謀劃策,看他有無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交與其最艱巨的任務。講明困難與危害,看他的膽識和勇氣;與其開懷暢飲,看他的自我控制力及其品性;讓其干有利可圖的事,看他是否保持清廉本色;委托其辦事,看他能否如期完成,信守諾言。與此同時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注意保密性。要讓被考查者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中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真正做到“我就是我”。
(2)考查的目的要明確。識察人才要有明確的目的,不能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觀察什么。只有針對性強,才能選出所需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