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建材企業的營銷副總抱怨:“員工關系管理太棘手!如果與下屬走近了,他就可能‘大小王’不分,甚至不把你當回事兒。私下里稱兄道弟也就罷了,主要是在很正式的工作場合,甚至在客戶面前,個別下屬居然也不以職務相稱,行為舉止也隨隨便便。這讓客戶覺得企業不正規,江湖氣息太濃,必然會降低客戶的好感與信任度。如果與下屬保持很遠的距離,他們又會說我高高在上、擺架子、裝清高,不關心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最主要的是在安排工作時,他們的積極性也不高,甚至敷衍、躲避。這讓自己的威信下降,使團隊缺乏凝聚力,做不到振臂一呼而應者云集。” 其實,不僅僅這位營銷副總有此苦惱,很多企業高管或中層管理者都面臨著這個問題。究其根源,問題未必都出在管理者個人身上,也可能是因為企業沒有建立起有助于上司與下屬“打成一片”的有效溝通與合作機制。結果,管理者把員工關系管理由企業行為變成了不恰當的個人行為。這不但影響上司與下屬間正常的工作關系,也會影響員工與企業的正常合作關系。
危險的上下級關系
在很多情況下,管理者容易走進管理誤區,使自己脫離“群眾”,離下屬越來越遠:不注重調查,不注重基層走訪,被動地等待直接下級匯報;決策主觀臆斷,不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尤其是不聽取不同的聲音;工作中只強調下屬的工作結果,而不注重下屬的工作過程;不能承擔下屬的工作責任,把工作責任全部推在下屬身上……
同時,也有很多管理者把自己與下屬的工作關系變成私人關系,利用權力和影響力拉攏員工;向下屬透露超越其職權應知范圍的信息;與下屬集體抱怨企業,表達對企業的不滿;借工作之便,委托下屬為自己辦私事或干私活;經常自掏腰包吃請下屬,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為下屬謀福利;讓下屬代替自己履行一些超越其工作權限的職責,自己當甩手掌柜……
上述兩種情況都很危險,并且與“打成一片”的本質相悖。前一種容易被下屬“架空”,后一種則容易被企業“踢出”。“打成一片”不是上司與下屬拉幫結派的“山頭主義”,而是一種平等、開放、互助的工作氛圍與工作關系,一種和諧融洽的生活關系。因此,“打成一片”,應該理解為管理者深入到員工中間,進行情感溝通、信息交流、排憂解難,進而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與戰斗力。
“打成一片”的有效激勵
從本質上來說,管理者與員工“打成一片”是對員工的一種有效激勵,因為這會給員工一種被重視、被信任的感覺,并能有效增強員工的信心、激情與斗志。通用電氣前首席執行官杰克。韋爾奇在談到對員工的激勵時說:“作為一名從事管理的企業領導人,應該積極主動地深入到員工中間去,與他們共同相處,并建立起友誼。這樣,在工作中便可以通過彼此間的友誼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使他們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
惠普公司創始人之一比爾·休利特,就非常喜歡與員工親密接觸,包括與下屬聊天,上至企業里的科學家,下至身處第一線的搬運工,這種無時不刻、無處不在的溝通使休利特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同時,普通員工也歡欣鼓舞地認為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公司老板愿意聆聽他們的想法和意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去日本旅行之前,比爾·休利特發電報給惠普公司駐東京的區域經理迪克。洛夫,問他是否需要自己從美國捎些什么。迪克回答說:“在東京很難吃到正宗的玉米餅。”當比爾·休利特抵達東京機場時,他遞給迪克12個塑料袋,每個袋子里都有12個玉米餅。休利特有點抱怨地說:“我只能去商店里買這些。如果你早點說,我就能去圣何塞的農貿市場買正宗的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迪克·洛夫竭盡所能拓展惠普在日本的業務,夜以繼日地工作。他本來就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經理,比爾·休利特的關心讓他擁有了更大的動力:他不想讓待自己如此貼心的老板失望。
管理學大師理查德·帕斯卡爾提出了“走動式管理”理念,認為經理們的工作不應局限于辦公室中,他們可以到處走動,與員工、顧客面對面地溝通,實時了解工作進度和實際困難、員工能力和顧客意見等,通過隨意的交談來與員工、顧客密切聯系,獲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實際上,“走動式管理”強力支持上司與下屬“打成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