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組織編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行的《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指出:5年來,職工工資隨著經濟發展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由2007年的24721元增加到2011年的41799元,增長了69.1%.該報告的結論是:城鎮職工5年漲薪近7成。
據10月12日《貴州都市報》“今年*項收入是*元,是10年前的10倍”,這樣的句式結構,在20多年前的媒體上經?梢钥吹。作為一名媒體記者,我也寫過很多這樣的報道。當時的我就在想:這樣的數據有沒有可比性?能不能比?比較的意義是什么?
盡管很是困惑,但由于當時的新聞報道多是采用這種對比方式,而且這樣的對比數據都是來源于統計部門,我也就信手拈來了,不過始終沒有打破心中的疑惑,也拉不直心中的問號。
細心的讀者都會發現,近些年來這等腦殘式的對比報道,基本上看不到了。但是,這種對比數據并沒有絕跡,在統計部門的數據里,在文獻資料里,依然可以看到此類對比的“倩影”。這種對比不僅僅不科學,而且有點耍流氓。舉個簡單的小例子,雖然例子久遠,卻可以一針見血地看透本質。
1996年,我參加工作了。當時報社附近有一家冷面館,這種冷面在我們當地就是名吃,3毛錢一碗,到現在這碗冷面已經變成了6元。原來如果每天喝一碗冷面,喝一個月的話,就是9塊錢,現在這9塊錢才能買一碗半冷面。
社會在發展,工資在增加,我們的生活也的確是在改善,在一天天變好。這些我們都有感受。但是,我們幸福與不幸福,我們增收與沒增收,我們漲薪與沒漲薪,自己心里是有數的。我們不會抹殺改革開放的成果,不會抹殺經濟發展的成果,更不會一邊吃肉一邊罵娘。有關部門就不要幫我們測算漲薪率和漲薪速度了。
今年的錢和5年前的錢不能這樣對比,因為沒有可比性。你要是和50年前比,和100年前比不是很可笑嗎?
我們正在實施5年收入倍增計劃,但愿到時候有關部門別用如此腦殘的方式給我們算收入賬。
看數字不如看生活,薪酬上漲我們不要“數字時代”。5年前,收入不如現在高,5年前的一塊肉價格又是多少呢?價格究竟是如何增長的?有關部門不妨用統計的尺子量量一塊肉的長度和寬度。
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于違法行為(如押金、報名費、代收體檢費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查看詳情
濮陽人才網官方微信平臺
濮陽人才網手機網頁版
濮陽求職招聘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