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組織某些培訓時,培訓過程中大家聽的熱血沸騰,員工都覺得很受用,培訓后現場測試的成績和效果也還不錯,可這僅是三分鐘熱度,一周后90%的人還是在原地踏步,沒有什么改變,這是許多HR無法回避而要去解決的問題。
對培訓需求調查和分析、培訓實施都認真對待的,員工一般都會覺得很受益,但容易出現“培訓時激動”、“到了崗位懶動”的情況,一周后較多存在“原地踏步,沒有改變”的現狀,使培訓難以落地,更難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應該從以下邏輯順序來考量并找到相應措施。
1、 領導不重視。在不少公司,特別是初創時期或中小規模公司,由于主要重視經濟指標,從領導到員工,對培訓工作的認識不充分,或者因為培訓的效果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看到,平時領導就是“少參與少檢查”,員工肯定就會“不參與不過問”,好一點的雖然有培訓檢查考核方面的規定,但沒有嚴格實施,或參與培訓各方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很好的配合,導致培訓檢查考核走過場,久而久之,HR部門單槍匹馬無力挽救,只能聽之任之。所以,其培訓只能是空中樓閣,談何落地,更別談轉化成生產力了。
2、 培訓內容是否對口。公司搞任何培訓,其目的不外乎就是提高公司生產力,包括人、機、料、法、環等方面的培訓和提高。雖然經過了培訓需求調查和分析,最后進行的培訓內容也難免完全適合公司的需要,一是進行培訓需求調查時的各方面情況與進行培訓實施時的公司實際情況已經有所變化了,二是公司有了新的需要和條件而仍進行原培訓內容。所以,在即將進行培訓實施前幾天,還應就培訓內容進行檢查、反饋、修改,以更適合培訓時各方面情形和要求,對于那些變化很大的或者已經不適合的培訓,甚至可以大膽的取消。
3、 培訓方法是否正確。一些很有經驗的培訓講師,哪怕面對單調、枯燥、陳舊的培訓內容,也可以調動學員的參與積極性,講些笑話、故事,用一些夸張的語言、肢體動作,完全可以把學員從現實生活中帶入到一個虛幻的世界里,可以讓學員自始至終聚精會神的聽講,讓學員在一陣陣歡聲笑語中完成了培訓,可結果是:培訓主要內容只講了皮毛,其他雜事趣聞占了主角。這樣的培訓,我在大學時經常遇到,一節課教師只用十分鐘講課,半小時吹牛,余下的時間自學去。這樣的培訓,其結果可想而知。
4、 培訓檢查考核不足。這是讓培訓落地,轉化成生產力的最關鍵環節。如果對此項工作不重視,或采取現場測試或檢查考核走過場,或測試時使用十分簡單的題目,為達到“你好我好大家好”“暫大歡喜”的結果,可問題就大了。其實,它包括培訓前、培訓中、培訓后的檢查考核,培訓前主要是對培訓調查反饋和分析的考核,主要考核培訓計劃的制定是否按照公司、部門、學員的實際需要;培訓中的檢查考核主要是檢查培訓參與的各方是否認真對待培訓工作,保證有一個好的培訓實施過程;培訓后的檢查考核是關鍵的關鍵,它涉及到參訓員工的反應、學習、行為、效果等情況,也有HR培訓專員、講師、學員上級、公司領導對培訓的檢查反饋。
只有以上環節通力協作,認真對待,既不將測試復雜化、深奧化,也不簡單化、走過場,才能及時檢查和考核出學員的真實水平,即使測試出的水平較差,再進行培訓就可以了,總比弄虛作假的培訓來得好,我認為,如此培訓才是真實落地了,其培訓最終也將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