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能干,背景條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終的結局將會是失敗。會做人不會做事,是一個殘缺的人;會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容易犯錯誤,甚至四處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說過:“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帶著就把事情做了。”
如何做人、處事—— 我們要學習、體會、思考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六然”和“四看”。
所謂“六然”:
一、自處超然。自己獨處的時候要非常超脫,什么名和利都要不去計較,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今天更是如此。
二、處人藹然。與人相處的時候對人要和藹,不管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都要心懷善良,要把別人往好的方面想。
三、無事澄然。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善于獨處,喜歡冷靜,時刻保持本色,切莫在人群中迷失自我。
四、處事斷然。辦事不要左右為難,拖拖拉拉,猶豫不決,決而不斷,斷而不行,該下決心就要下決心。
五、得意淡然。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要目中無人,輕狂張揚,要低調做人,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六、失意泰然。人不可能天天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時候,失意時不要怨天尤人,要安然處之,人生不可能總處在低谷。
所謂“四看”:
一、大事難事看擔當。遇到大事難事,要看你能不能勇于面對它,是不是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擔當起來。
二、逆境順境看襟懷。碰到逆境了,或者處于順境了,這時就要看你的襟懷,夠不夠豁達,能不能夠承受得起。
三、臨喜臨怒看涵養。碰到了喜事或者令人惱怒的事,是否能淡靜如水,這就要看你的涵養,能否寵辱不驚。
四、群行群止看識見。所謂行止,也就是去留的意思,碰到去留的問題,就要看你的識見了,看你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該去就去,該留就留。
在自我修煉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向別人學習,戴爾·卡耐基說:“人人皆是你學習的對象。因為不論相識與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值得你效法之處。最重要的是,你得研究他們的生活,積極借鑒他們的經驗,并靈活地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否則,就容易走彎路,甚至碰壁、摔跤。”會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遠,充分體現自我人生價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難辦的事盡可能辦好,才能創造驕人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