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Leonard(微信公眾號:金錯刀)
我算不上一個正統的吃貨,但之于美食,相信任何人都難抵誘惑。
今天我要說的正是美食,一種起源于中國,在日本散發出另外一種光彩的食品——拉面。
要說的這家拉面店,叫一蘭拉面,堪稱拉面界的戰斗機,是日本最有名的拉面店之一,到2012年時,一蘭拉面就已經取得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6億元)
從街頭小店,到跨國連鎖
一蘭拉面始創于1960年的福岡,是一對普通的夫婦開的,深受當地人的歡迎。
但是隨著這對夫婦年歲增長,身體的老化已經不足以支撐起這家人氣小店,決定關店養老了。
來店里吃面的大多都是常客了,他們得知消息后竭力挽留,終于那對老夫婦同意繼續開下去,并想了一個辦法來減輕每天搭理店面和招呼客人的壓力——會員制,非會員不可入內。
這可是日本第一家搞了會員制的拉面店。
到1966年,一蘭拉面正式由他人接手,并開始了創新擴張與海外拓展之路,時至今日,一蘭拉面雖然算不上什么龐然大物,在全球只有60余家連鎖店(日本國內就占了50多家),但能力不容小覷。
2013年,一蘭拉面在香港銅鑼灣開店,也是其在海外的第一家連鎖店,當時場面極其火爆,創造了顧客連續排隊7天7夜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據說當時一個人要想吃到一碗拉面要排4個小時。
今年下半年,一蘭拉面也開到了紐約布魯克林,開業當天也是千人排隊。
要說一蘭拉面究竟有多火,現在其所有顧客中,有近6成是外國人。
現在我就來梳理一下,一蘭拉面在經營上有何特殊之處。
一蘭拉面本身的特色在于其特制的骨湯和面條,以及其獨家秘制的辣椒醬。他們家的辣椒醬同和了30種以上材料制成,至于這個醬是怎么做的,除了社長,整個一蘭拉面的公司里,就只有3個人知道。
其實在一蘭拉面吃的不僅是面,而是體驗。
獨創“集中賞味座”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腦子,總能想出一些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但是聽起來又都是道理的東西。
一蘭拉面現任社長吉冨學,自從接班管理一蘭拉面,進行了各種創新研究。
最突出的當屬他發明的“味覺集中系統”,簡單地說,就是在一整排的餐桌上豎起隔板,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每個小空間都是一個餐位,只能容納一個人用餐。
人坐在在這個小空間里,與其他人隔離開,獨自享用拉面。吉冨學說,這是因為人的味覺會受到視覺的影響,為了讓客人專心品嘗,不受打擾,因此吉富學發明了這種“集中賞味座”,并申請了專利。
每個餐位對應一個座位號,服務員會從餐位對面的小窗口為顧客上餐,上餐完畢就把一個小簾子放下來,讓顧客在一個專屬的私密空間“賞味”。
在每個餐位里,設施齊全,餐位左手邊有直飲水的龍頭,左上角有干凈的水杯,正對顧客的是一些服務介紹。
隔板還可以折疊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形成私密小“包間”。
除了“集中賞味座”,一蘭拉面店里也有普通的開放用餐區。
極致服務體驗
點餐流程簡單化
到一蘭拉面用餐,排隊是肯定的,但是一蘭拉面不用排號,更沒有服務人員在門口招呼發號牌,在一蘭拉面進門處,有點面機,有點銀行一進門的地方自助領號的機器,用餐的客人進門前都要在這里點餐,拿票。
當然,即便是選擇困難戶,也不用怕,因為一蘭拉面專做豚骨拉面,客人要選的主要還是配菜,可以選個煮雞蛋,也可以點些叉燒肉,不會讓顧客糾結。
接下來就是找位置,不需要再店里轉這圈兒的找空位子,更不用站在貌似快要吃完的客人旁邊等著,在墻上有提示器,顯示這所有“集中賞味座”的號碼,用客人用餐完畢離開,上邊就會有對應號碼的指示燈亮起來。
看到了嗎,一號、二號是殘疾人專用座位。
每一碗拉面都是“私人訂制”
一般的餐廳,普遍都是廚師做出來的是什么味道,客人吃到的就是什么味道,除了選擇的菜品名目,味道上的選擇都是餐廳替顧客做出的。
但是一蘭拉面卻讓顧客自己安照自己的口味輕重來“定制”一碗拉面。
一蘭拉面主推天然豚骨拉面,也就是用豬的大腿骨熬制湯底,面條也是獨家特制的。坐下來,在餐位右手邊的隔板上掛著“訂單”,這就是一蘭拉面的客制化。
在單子上,有湯底的咸淡度,面的軟硬度,辣味的濃淡,以及要不要加蔥,是加蔥綠還是蔥白等。
根據個人的喜好做出選擇之后,就可以等著享用美味拉面了。
當然,這還不算完,如果吃完面,覺得沒吃飽,可以“替玉”,就是加面的意思。
怎么“替玉”?答案就在筷子的外套上,筷子套就是一個加面的點餐單,根據自己想加的量,直接拿筆在上邊畫圈就可以,然后連同所需的錢一并放下。按一下餐位上靠前邊一些的一個按鈕,音樂響起,幾秒之后,就會有服務人員過來取走客人的點餐“筷子套”,很快就會把煮熟的面條端過來。
15秒鐵律
要保證產品質量,重中之重是有嚴格固定的標準。
在一蘭拉面,有一條十分嚴格的標準,即“15秒鐵律”,即,廚師把煮熟的面放進湯里,然后端到客人面前,這個過程必須要在15秒鐘內完成。
因為一旦超過15秒,面條就開始吸收湯汁進而膨脹,會影響口感。為了達到這個上餐速度,一蘭拉面的店鋪面積都不大,其長度都不會超過28.8米。
也就是說為了嚴格執行這個產品標準,犧牲了可以更大的營業面積,但卻是收獲了更大的單位面積營收。
在全球所有門店,一蘭拉面都統一實行這樣的服務和標準。
為了保證所有海外分店都和日本保持一樣的味道,很多重要的原材料,都源自日本。
還在日本成立了觀光工廠,每天的面條產量可供9萬人食用,整個西日本地區的一蘭拉面都來自于這里。其秘制醬汁也是從這個觀光工廠發送到全世界各家分店的。
這個工廠面積有兩個東京巨蛋那么大,公開面條制作過程,讓粉絲可以一窺一蘭拉面的心臟地帶,甚至有人專門是為了到觀光工廠去品嘗一蘭拉面工廠的“限量款”拉面的,市面上是吃不到的。
工廠里還有一蘭拉面博物館,展示各種廚房器具,以及一蘭拉面的歷史故事,
一蘭拉面儼然已經成為一道景點般的存在,店里還會出售旅游周邊產品,比如T恤,袋裝面條及醬料等。
就連衛生間都都超有特色,每一個廁紙盒上方都有一張卡片,竟然是十二生肖占卜卡片。

一蘭拉面社長吉冨學說:“留在人們腦中的印象,我認為就是品牌。”
讓人記住的不止是味道,更是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