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一些建筑企業為獲得資質拿工程,不惜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資金支付掛證費用,而在“證書掛靠”背后,持證人員、中介、企業之間已形成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
根除“證書掛靠”亂象 須斬斷灰色利益鏈
對此,不少網民表示,“證書掛靠”造成人證分離,可能導致不具備相關資質與能力的人和企業進入工程建設領域,給工程質量埋下隱患并加大公共風險,已成為我國工程管理中一個亟待補齊的短板。建議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監管和考試監管,并加大追責與處罰力度。同時,還要完善建筑行業考核評價體系,減少職業證書與機構資質的連帶關系。
暴露管理短板
“某人花數萬元考取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出租給企業一年就能回本,還不用去單位上班;企業為獲資質拿工程,每年支付百萬元掛證費;而中介給兩者牽線,從中分一杯羹!”網民“鲅魚圈AUCKLAND”一針見血地指出各方如何在證書掛靠中獲利。
在網民“llingjiu”看來,“證書掛靠”現象在建筑單位廣泛存在,是我國工程管理中的一個短板,既是管理者腐敗的溫床,也是造就豆腐渣工程的主要原因之一。網民“跑攤匠”則表示,有的職業資格證的確難考,掛靠一年費用甚至高達幾十萬,問題是人證分離,持證人不上班,保險照交工資照拿,而很多單位必須找證才能評級。
加大公共風險
有網民表示,通過掛靠證書混進行業的人和企業,可能根本不具備相關資質與能力,無疑加大了公共風險。
網民“張華”表示,若是“證書掛靠”成了行業潛規則,等于給了不法之徒鉆空子的機會。一旦出了重大事故,就會造成多輸局面。
在網民“望天海貍”看來,雖然靠掛靠證書賺錢容易,但風險也大。“不出事情,閉著眼睛撈錢,出了事故,要蹲班房的。”
網民“GXTV-湯麥倫”認為,人證分離本身就是弄虛作假,而且確實存在一些隱患。首先是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一些企業看起來有資質,因為人證分離,即便拿到工程也可能交給臨時組建的隊伍來施工。
強監管嚴處罰
有網民建議,要治理“證書掛靠”,一方面證書的持有人要提高法律意識,自覺杜絕此類行為。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企業或單位所提供的各種證書的審查力度,加大企業違規成本,嚴厲處罰租賃證書行為。
網民“張華”認為,要以“利益”作為切入口,要加強行業監管,讓“證書掛靠”中的貓膩無處隱藏。只有讓企業與個人都無利可圖,才可能根除“證書掛靠”亂象。
“中國建造師在線”微博稱,解決建造師“證書掛靠”問題,首先要建立全方位、多維度的建筑行業考核評價體系。其次,進一步加強對資格考試指導,尤其是加強對部分中小特色類建筑企業的培訓。第三,要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和市場行為監管。針對證書出租泛濫問題,要進一步加強對注冊資格變更的管理,規范變更行為。
網民“海田并未滄桑”表示,整治“證書掛靠”關鍵在于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把那些市場能夠調節的事交給市場,減少職業證書與機構資格的連帶關系,讓考證人因市場從業需要考證而不是純粹就證考證。
(濮陽人才網王偉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