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退休后企業還會發終身榮譽獎。以后,我每月除了2000元退休金外,還能多領3166元。這樣的企業干了一輩子,也值!”昨天,67歲的慈溪人施如法和記者分享他的快樂心情。
記者了解到,民營企業這樣給一線退休職工發“終身榮譽獎”并承諾每月發“榮譽工資”,在國內可能也是首例。企業的終身榮譽獎,主要考核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尤其是帶新徒弟上的付出。
“一開始不相信,也沒和家里人說起!”
老施是浙江省慈溪市嘉利機械實業公司退休職工,62歲那年退休了。
“退休后,每個月的退休工資2000元左右,也夠用了。沒想到,有一天,廠里跟我說,要給我發終身榮譽獎。每個月榮譽工資是3166元,一直拿到去世為止。”老施說,剛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自己很意外,但也不太相信。已經退休了,老板咋還對自己這么好呢?因為將信將疑,他連家里人也沒有告訴。3166元,是老施上班時的工資。
“現在信了嗎?”
“信了。工資都已經領到了嘛!”老施笑得合不攏嘴,他也是該企業第一個獲得終身榮譽獎的職工。
“施師傅,你覺得自己為什么能得到這個榮譽呢?”
“還真說不上來,但我對公司是有感情的。”說到這些,老施還有些不好意思。他說,現在的很多年輕人,總是喜歡換工作,自己在嘉利做了40來年。一開始,還是社辦企業,他只是流水線上最普通的一名工人。后來,慢慢地學了技術,一點點成長起來當上了技術員,還被選上了車間主任。
“這么多年,沒想著跳槽過嗎?”
“不瞞你說,我們做技術的,別的單位也有來請的,我沒動心過。做得開心,做生不如做熟嘛!我們慈溪,自己開小作坊的有不少。以前,我倒是有過想法,投錢,買幾臺機器,自己出來做。可后來想想,還是算了。”
“為什么呢?”
“一是自己做也有風險。二來,我知道公司有前途,而且老板也不會虧待我們老員工的。”
老施“驕傲”地說,“你看,現在就是很好的證明嘛!”
“老施帶新工人很賣力,一點也不藏私!”
“為什么給老施這個大獎呢?”記者問起了企業的董事長助理沈建銘。
“他呀,對公司忠誠。最主要的是,帶新工人很賣力,一點也不藏私。”沈建銘說,設這個獎,是董事長陳百亨想出來的點子。
和一般的機械企業比,嘉利的技術工人顯得特別重要。“老板就想,一來,怎么把技術工人給牢牢吸引住,別被人挖走。二來,怎么讓老師傅愿意把技術教給徒弟,讓徒弟快點成長起來。這是兩個難題,我們這類企業都很苦惱。特別是師傅不太愿意帶徒弟,很讓人頭痛,這個要看個人自愿,又不能逼著師傅教徒弟。終身榮譽獎的設立,就為了化解這兩個難題。”
“老施在公司做了40來年,老員工,表現一直都很好。而且,他特別喜歡帶新徒弟。”
說到這里,老施也不“謙虛”了。“有人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不這么想,要是這樣,說明你本來就沒多少技術。一個車間,多一個人會技術,大家都能相應輕松些嘛!況且,每個人都是師傅帶出來的,我也是師傅帶出來的呀,沒理由不教徒弟。”
現在,企業一個常務副總,曾經還是老施的徒弟呢!
沈建銘說,“終身榮譽獎”的評選名額沒有限制,今后將每年評選一次,不管工齡長短,不管技術型還是普通型,不管是本地職工還是外地職工,只要一貫愛崗敬業,成績突出,又能成為傳幫帶能手,就有機會拿這個獎。這其中,傳、幫、帶,也就是教小徒弟和新員工技術,是比例最重的。
“會很難嗎?”
“不難!老板說,名額別卡得太嚴,盡量多讓一些人拿到。”
“怎么算成績突出呢?”
“只要比同崗位的其他人,更熱愛崗位一些,工作更勤奮些,多給企業創造效益就可以了。”
“在企業里有一定職務,才能享受嗎?”
“不是不是,一線員工也可以,也更傾向一線員工和技術員。”
“對工作年限有要求嗎?”
“既然是終身榮譽獎,還是面向老職工的。我們現在設的門檻是,在企業工作10年以上。”
“2000元的社保退休金,加上企業給的這3000多元。我一個工人,退休工資都和公務員差不多了。肯定很高興啊。生活水平也能明顯提高了。”老施說,“今后如果身體好,還要為企業發揮余熱。天氣好的時候,也要多到公司再轉轉。在家閑著也是閑著嘛!”
“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員工的真心!”
“每月給退休員工發在崗時的工資,成本不低啊!”記者感慨。
“老職工為企業作出了很大貢獻,沒有他們,也沒有企業的今天。他們應該享受企業發展的成果,有更好的晚年生活。”沈建銘轉述了董事長陳百亨一段話,“經過初步測算,接下去,還有10多個退休老職工能拿到這個獎。這筆支出不小,可是,這樣能換來全體職工對企業的真心,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員工的真心啊。”
現在,又有兩個即將退休的老職工獲“終身榮譽獎”的事提上了議事日程,他們都在企業干了30多年。
“再過幾年,我也有希望獲得這個獎了!”老職工陸振元喜滋滋地說,“這樣的企業,我們做得也有干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