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客戶上了當還以為撿了個大便宜
作家羅斯頓舉過一個德魯貝克家的兄弟席德和哈里的例子。在羅斯頓成長的20世紀30年代,這兄弟倆在羅斯頓家附近開了一家專做男士服裝的裁縫店。每當負責銷售的席德幫一個新顧客在商店的鏡子前試衣服時,他會告訴顧客自己的聽力有點問題。
當他與顧客交談時,他會不斷地要求顧客講得大聲一點。一旦顧客找到一套自己喜歡的衣服并詢問價錢是多少時,席德就會走進后面的房間,把做主裁縫的哥哥叫出來,說:“哈里,這套衣服賣多少錢?”
哈里便會放下手里的活,抬起頭,給出一個比真實價格高出很多的數:“是那套漂亮的全羊毛套裝嗎?42塊錢。”
席德假裝沒有聽清,他會把手攏成杯狀放在耳后,再問一次。
哈里會再次回答,“42塊”。
此時,席德走到顧客身邊,對顧客說:“他說要22塊。”
這時候,許多人都會趕快把這套衣服買下來,以便在可憐的席德發現自己所犯“錯誤”之前,帶著他偶然撿來的便宜貨急忙離開。
當你讀完這個片段之后,是不是非常佩服這個“席德”的聰明?他犯的這個錯誤也太高明了吧。
案例二:飛機晚點了,乘客憋著一肚子氣怎么就消了?
2月25日,我乘坐東航的航班,原定于18:40起飛的,但是延遲了兩個小時,直到20:40才起飛。為此,乘客們憋著一肚子怨氣上了飛機。
飛機一路上受不穩定氣流的影響,顛簸不已,終于到了上海,在下降的過程中,空乘人員在廣播里說:“尊敬的各位旅客,很抱歉地通知大家,剛剛接到浦東機場的地面通知,本次航班原計劃22:50降落到上海浦東機場,由于空港繁忙,我們的航班要推遲到23:52降落,請大家在原座位上耐心等候最新的地面通知,謝謝大家的配合。”
頓時,整個機艙里埋怨之聲四起。
過了幾分鐘,廣播又說話了:“尊敬的各位旅客,非常抱歉地通知大家,剛剛接到浦東機場的最新通知,我們的航班將在23:02分降落到上海浦東機場,飛機很快就要降落,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頓時,整個機艙里充滿了愉快的空氣。
解碼:
以上這兩個案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提供服務的一方都在顧客面前犯了明顯的錯誤,但顧客不但不生氣,反倒以為撿了便宜或心情變得更加舒暢,這是怎么回事?
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做到兩個方面:
一是洞察客戶的心理,二是巧妙地出招。
占小便宜是會上癮的
在第一個案例中,顧客就自以為席德聽錯了哥哥的報價才錯把高價衣服當低價賣給他,自己撿了個大便宜,為了貪圖這點小便宜,顧客就趁席德沒有發現之前,不做任何殺價匆匆付錢離開。
在第二個案例中,飛機上的空乘人員就充分地利用了人們的這個對等讓步心理,先故意犯了一個聰明的錯誤,告知乘客們飛機的落地時間由22:40延遲到23:52。
乘客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空乘人員已經人為地在他們的心里施加了一個很大的壓力,他們會在潛意識里有一種反彈的情緒。等這種情緒快要發酵爆發的時候,空乘人員又發布了第二條信息,飛機的落地時間由23:52提前為23:02,突然間縮短了50分鐘!乘客們內心里煩躁不安的反彈情緒就一下子得到了舒緩,進而由怒轉喜。
整個過程運用對等讓步心理來分析就很清晰了,相當于空乘人員向乘客們做了一個讓步,即飛機落地時間由23:52提前為23:02,乘客們得到這個好處之后,也有回報的義務,于是在情緒上就由怒轉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