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關鍵的一點,大家應該留意:問你的人具體是誰?
初面面試官(HR 部門的人,可能是招聘主管或經理人力資源總監、HRBP*):他們在最初的用意往往是想打聽市場行情,在用人部門確定后,往往是想能省點就省一點,到底也算自己的業績呢;
終面面試官(用人部門主管或經理、總監,直至公司老總、副總等):他們比 HR 單純一些,只要在部門預算之內,還能用得起,就愿意挑最好的人用;
獵頭顧問:雖然她們不是面試官,但可幫你可坑你,情況復雜,我放在后面講。
*HRBP 在大型外企很厲害哦,如果面試遇到,敬請留心。
(What is an HR Business Partn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HR Business Partner & Just HR)
下面根據不同的場合,我提一些建議:
如果你是通過直接應聘走到面試環節——
有的雇主會進行薪資驗證(稅單、勞動合同、原公司蓋章的薪資證明),有的不會。即使你已知不會,我建議你也不要虛報,說謊會有麻煩;應對大體上可分兩種:
實話實說:可展開各項福利和軟硬環境、前景等等,不是光是薪資。這種回答很穩妥,如果對方要你,不出意外的話,開給你的薪水會按市價適當加成(我的了解,大致范圍在 15%~35%)。
拒不回答:我說過,你和面試官在合同簽訂之前是完全平等的(當面試官問「你有什么要問我的嗎」時,應該問什么? - 顯微無間的回答),所以,問是他的權利,拒絕或回答也是你的權利。需要提醒的是,你可以強勢,但不能生硬,而且應以其他的有效反饋或者引導來替代。我舉三個例子:
我以自己為例,曾經有一場和總經理的面試,結尾是這樣的:
-- 你現在的薪水是多少?
-- 很低,不好意思說。因為之前公司給我出學費念了書,簽了兩年 service contract,前后被拴了四年,工資被壓低了。
-- 那你為什么覺得我該付給你很多薪水?
-- 因為工作性質改變了,也因為我改變了。
-- 那你有什么要求嗎?
-- 我只請您考慮一件事:北京租房真是不便宜,所以我搬家過來需要一定決心。
結果,一周后,我看到 offer 上的數字,是我當時在上海工作的 4 倍。
以我朋友為例,他前幾年在職時也曾經四處面試,他也經常被問這個問題,大多是電話面試時HR來問,“因為他們看得很死,最多就只肯給你漲30%,要看之前的薪水。”而他本人在原公司的薪酬是最低的一檔(同等學歷,同等經驗,同等職位的比較結果),如果就死死地盯著這不公平的基數,加 30%實在嫌少。我教他一個辦法,你直接告訴她你的期望薪水,因為你認為你給她公司創造的價值高過這個20倍(不要說約數,說數字,而且你要確實分析過,有信心對此數字負責),如果她認為不值得,請她不要聘用你。
他當時覺得很有用。當然,后來的四五次面試中他用了沒有我不得而知,但他現在的公司在入職時給了他50%的漲幅。
這種拒絕正面回答的對策,適用于你目前薪酬低于平均薪酬的水平時。因為面試官無法判斷到底多少,只能取行業平均值來推測,然后結合你的面試表現來決定,相對來說,結果對你最為公平。當然,采取這種策略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底氣,如果你給面試官的印象是在畏畏縮縮地回避,那基本就是前功盡棄,你還不如老老實實招了吧。
如果你是通過獵頭公司走到面試環節——
目前分三種情況:
對于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只要給你提供候選人,雇主進行面試了,即便不滿意也要付錢。這種獵頭公司,在歐洲和北美能見到,而且僅僅在招聘 C-Suites(CEO,COO,CFO),MD這個級別的高管時才會出馬,只要您是合適的人才,后面包滿意哦,親;唉,你我是這輩子遇不上嘍。
對于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拿的是浮動報酬(比如,候選人三個月的薪水),那她是希望幫你的,因為只要還在客戶的預算內,每多幫你爭取1塊錢的月薪,獵頭公司就多賺3塊錢,而獵頭顧問本人就多一份提成(比例不詳,但一般都是拿提成的)。目前,對于多數中小客戶,獵頭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取得報酬。這種時候,你可以盡量試探客戶的預算,包括其他候選人的情況(對于面試廢了的候選人,她們會很合作地榨取一切情報以利于下一位可能成功的候選人)。
對于此空缺職位,獵頭公司拿的是固定報酬(無論招到的人多少薪水,獵頭公司報酬不變),那她會傾向于壓低你的薪水,因為每壓低1塊錢,她為客戶節約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而能和獵頭顧問談這樣合同的公司,基本都是500強中的強勢公司,很可能和該獵頭公司有長期合作,甚至全球合同。這時候你就有點無奈了,她們一般不會有耐心聽你的陳述和理由,反而會以自己公司成功入職的平均漲幅來打壓你,并且和雇主企業沆瀣一氣來對付候選人。
不幸的是,近三四年,隨著經濟的低迷,招聘活動的減少(喂,別老怨別人,你不是也不敢輕易跳槽了嗎),第三種情況正越來越多;而獵頭公司為了生存,正被迫接受這種方式;再不客氣地講,獵頭公司的人員素質近幾年也在下滑,Michael Page, Robert Walters 等從早先的非歐美名校、對口專業(細分至對應各行業)不招,到國外留學即可,到現在的國內 985 即可,顧問們根本無法承擔深度挖掘候選人潛力、提升自己業績和談判能力等重擔,公司也只能順水推舟了。
通常,獵頭公司在第一次給你電話時,就會問你這個問題。(這也好理解:萬一她的客戶提供的薪酬還不如你現在的高,那她后面不是白費工夫嗎?)問完之后,有一半的可能性會馬上告訴雇主。
那我怎么辦呢,能在獵頭公司那里虛報嗎?我依然不建議你這樣做,說謊話總有麻煩的。
但是,我可以按自己的經驗來告訴你風險等級是怎樣的。如果面對 Michael Page,Robert Walters 這樣程度的獵頭,你萬一穿幫,后面麻煩不;Randst 反正也亂得很,沒空管你;中小獵頭你看著辦,反正一錘子買賣。自己的經歷有限,不一定準確,歡迎各位知友批評補充。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獵頭在雇主面前的專業性(其實我看她們多數真不太懂什么業務,對行業知識往往一知半解,但是很無奈,人家比你懂得如何打動雇主),在獵頭面前強調自己相對其他候選人的優勢和價值,讓她們寫入推薦報告中了。
順便對HR說一句,有人認為進行薪資驗證的公司往往“招聘制度成熟”。這種想法不能說錯,畢竟可以保障公司不吃大虧,不少外企都是這么做的。但我認為,這是人力資源部無能而推諉責任的表現,是大公司病的一種典型表現:
你作為 HR,簡歷看過了、人也見過了,卻無法作出獨立判斷他值多少錢;
你不了解該職位的市場價,所以一定要依據前公司的薪水來定現在的薪水;
你不想負責任,所以用人部門要的話,你就相應地加成來挖人,潛臺詞是“誰讓你看中他了呢,我這就按你的意思辦;這樣還挖不成,那肯定是預算不夠”;
判斷失誤可能打擊你在公司的專業形象;不諳市場價格可能是種失職;HR 加薪挖人有如 Sales 降價促銷般容易——那公司要你來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