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發布了通過年檢的216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名單,提醒廣大求職者需提防招聘陷阱,到合法職業中介機構求職。
暑假期間,不少學生都選擇打工增長見識和社會閱歷。然而記者發現,涉世未深的學生們被騙的投訴逐漸增多。
打工旺季被騙投訴增多http://www.xy998.net
進入暑期,記者發現,各大網站、QQ群、微信朋友圈等都在不間斷地發布各類面向在校大學生、中職生的招聘實習或暑期工的信息。然而,高校暑假開始至今,本報陸續接到不少關于暑期工招聘虛假信息的投訴,而招工被騙的新聞也陸續見諸報端,如40余名湖南大學生來深找暑假工,被“黑中介”騙錢后丟在街頭;3名外地女學生來深圳打工遇求職陷阱,以為“中興華為” 招聘暑期工,結果交了600元押金沒上一天班。http://www.xy998.net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勞務中介、用人單位已經透過網絡直接進入學生個體末端。由于互聯網存在匿名性、隱秘性等特質,很多學生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判斷招聘信息是否“貨不對板”。另外,越來越多的投訴涉及用人單位的“臨時變更”,當中包括工時變更、工種變更,讓許多學生硬是吃了啞巴虧。
權益受侵害應撥打12333舉報
市人力資源部門提醒廣大求職者務必到合法職業中介機構求職。合法人力資源機構應持有市、區(新區)頒發的在有效期內的《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同時具備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稅務部門的納稅登記證。如果一旦發覺上當受騙,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及時撥打12333舉報投訴相關情況。
據介紹,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市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38家,市人社局在上半年依法對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了年檢工作。經年檢,合格的機構有216家,市人社局提醒,求職者求職應選擇這些合格的中介機構,具體名單可登錄市人社局網站查詢。
學生暑期工想要維權有點難
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受時間、年齡、社會經驗等條件的限制,很多大學生尤其是“準大學生”們只能從事服務員、促銷員、家教、營業員等技術含量較低的短期工作。由于時間較短,一般不會與雇用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一旦發生矛盾,也往往有苦說不出,最后不了了之。
在超市里剛打工兩個多星期的小張就向記者訴苦:“一開始說是從事理貨員的工作,還不是很辛苦。但沒過幾天被調職為搬運工,負責超市上貨的搬運工作,而且搬貨過程中總說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貨損,要扣錢。”同在超市打工的小劉也感覺掉進了苦坑:“招工約定工作時間為8小時,可上班時必須提前到達,遲到就要罰款,下班卻總是推遲。所謂的8小時就是指有客人的時間,顧客走后還要盤點、做清潔等工作,往往要2個小時左右。這里面只8小時工作有報酬,其余時候是無私奉獻。”
記者發現,像小張小劉這樣的暑期工大多只和店家有口頭約定,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由于暑期工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遇到勞動糾紛就變得很難維權。
發覺受騙要及時報案
那么,暑期打工的學生們,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記者對此采訪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相關負責人。
該負責人建議,大學生最好參與由學校組織對接的實習項目。由實習單位與學校、實習學生簽訂三方實習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學校及時協調處理有關問題。
按《勞動法》規定,年滿16周歲的勞動者必須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打工期間,大學生應樹立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應有意識地保留一些與打工有關的憑證,如工作證、上下班打卡記錄等。一旦遇到糾紛,這些憑證都可以作為證據,證明自己的工作情況。如果自己找打工點,最好結伴而行,不要忘記和用人單位簽訂臨時協議,并保留工作量記錄的書面憑證。“暑期打工簽訂書面用工協議時,要將工作單位(崗位)、工作時間、薪酬待遇這幾個要素寫明確。如果發覺自己上當受騙,要及時向勞動監察部門反映或向公安部門報案,尋求法律保護。”
最好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記者了解到,根據《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規定,暑期實習期間,學校和實習單位不得安排學生的實習時間超過四十小時,不得安排學生從事高毒、易燃易爆、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隱患的勞動。實習單位應當按照約定,按時足額向學生支付實習報酬、實習補助,不得拖欠、克扣。“如發現單位有違法安排,要及時撥打勞動保障電話12333維權。”該負責人介紹,實習單位違法安排實習學生超時實習、克扣、拖欠實習學生報酬、補助或者補貼的,將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處以警告、責令改正,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此外,如果在工作中發生意外傷害怎么辦?該負責人提醒,由于在現行的法律框架內,在校實習生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因此建議在簽訂勞動協議中,可以根據工作的性質和需要,約定為參加實習的在校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