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養老金多少和什么因素有關?
答:退休時領取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職工在職期間繳費基數的高低,二是繳費年頭的長短。也就是說,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后養老金拿的就多。
問:請具體解釋一下繳費基數?
答:各省的繳費基數一般都不同,就拿天津市來說,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8%,其中20%由單位繳納,8%由個人繳納。這個比例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你在國企、外企還是合資企業,在每個企業都是這個比例。但是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職工,繳費基數卻不相同,繳費基數與職工本人的工資收入水平有直接關系。總的來說,工資收入水平高,繳費基數就高。
問:什么是繳費工資?繳費基數如何計算呢?
答:繳費工資是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低于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繳費工資基數;高于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按300%繳費基數封頂。根據本市社平工資變化情況,繳費基數上限和下限每年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門調整公布。2013年本市用人單位繳費基數下限為2210元,就是指按60%繳費;上限為11331元。也就是說,如果參保人員計算的繳費基數不到2210元,就按照2210為基數繳費,高于11331元,就按照11331元繳費。如果在兩數之間就按照實際數額作為繳費基數。
問:繳費基數的高低對養老金具體有什么影響?
答: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的。個人賬戶是由歷年繳費逐漸積累起來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是計算養老金的組成部分。剛剛我們提到了職工按照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這部分比例是要劃入到個人賬戶中的。繳費基數越高,按照比例劃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積累下來的儲存額也越多,養老金也就越高;反之養老金就低。
舉例說明,假設某企業參保人員甲和乙,都是男職工,60歲,1972年12月參加工作,2013年3月辦理退休,繳費年限都是40年零3個月,在職期間甲一直按照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乙一直按照下限繳費,按現行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算,甲每月養老金可拿3446.35元,乙可拿2623.75元。同樣年齡、同樣工齡,就相差了800多元。
問:繳費時間的長短對養老金影響有多大?
答:現行的養老金計算辦法是隨著繳費年限的延長而提高的。繳費年限長,計算的比例就大,基本養老金就多。反之,繳費年限短,基本養老金就低。而且按照現行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對堅持正常繳費的參保人員是非常有利的。
舉例說明:假設個人繳費人員甲和乙,都是女職工,今年50歲,2013年3月同時辦理退休。兩人都是1987年12月參加工作,2003年失業,甲失業后繼續在社保分中心個人窗口繳納社保費,一直按照繳費基數下限繳費,而乙從2003年至今沒再繳費。辦理退休時,甲繳費年限共25年零3個月,而乙只有15年。按照現行辦法計算養老金甲每月是1365.12元,而乙每月是703.48元。這兩人就相差了660多元。
問:前不久就有讀者問到養老保險繳滿15年,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交了,達到退休年齡時是不是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了?
答:按照政策規定,2006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參保人員,繳費年限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當然,滿15年只是能按月領取養老金了,大家不要以為滿15年可以不用再繳費了。因為,前面我們已經說了養老金與繳費年限長短、繳費基數高低有直接關系。另外,在調整養老金待遇時繳費年限也是重要指標。
問:有這種情況,比方說,我的一個朋友,他繳了幾年費后失業了,就沒有繼續繳,過幾年找到工作了,又開始繳費了,這樣養老金有影響嗎?
答:當然,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們叫“間斷繳費”。也就是說,由于各種原因,在繳費期間中斷了,沒 有連續,有的是幾年,有的是幾個月,還有幾次中斷的。職工還沒達到退休年齡前如果間斷繳費,直接影響退休后養老金的高低。現行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已經將繳費年限與養老金待遇緊密掛鉤,這和剛剛我們提到的繳費時間長短一樣,間斷繳費幾年,其基礎養老金的計發比例就少幾個百分點。因此,我們提醒“間斷繳費”的職工,應當按照政策規定,把間斷的繳費補齊。
看來,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多少取決于繳費年限長短與繳費基數高低。繳費多、時間長,養老金就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