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追訪
多數職業加班常態化
當下,人們為了生計、為了事業,不得不放棄休息時間而加班。一位從事樓盤銷售的受訪者表示,他基本沒休息過,每天都上班,連“加班”都算不上。“尤其是樓盤開盤時,大多上班族只有周末才有時間看房,可想而知,我們是無假可休的。”該售樓人員表示,還好這個行業的收入較可觀,對得起加班的辛苦。
一家私營企業的員工告訴記者,所在公司處于成長期,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根本無周末可言,都在加班,而且不提加班費。
而在一家國企上班的胡先生則稱,單位有固定的周末和工作日,節假日也能正常享受,加班只是偶爾狀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周末雙休,而且職員每年能保證5—15天帶薪年休假的職業,多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教師等。
網友聲音
正常休息成了奢望
網友“mengying599”在微博上抱怨,“加班、加班,無休止的加班,公司白領表面光鮮,實際上忙得不得了,基本沒有所謂的休息,周末上班、節假日也不放過,為了那點可憐的工資,仿佛已經被綁架了。”
而名叫“麥客君君”的網友自豪地說,他就是屬于不怎么加班的那39%幸福的人。此語一出,立即引來眾多網友圍觀,微博認證是媒體人的網友“夏赳赳”說:“想請問那39%的人從事的都是什么工作?”
關于休假,在2011年,美國CNN曾發布了一個“帶薪休假全球排行榜”,中國以21天排名墊底。該榜單上的統計數據均以各國“一周工作5天、并有10年工齡”的企業員工為樣本得出。而排名榜首的是巴西和立陶宛,假期總時長為41天。
■ 專家觀點
社會處于轉型期
成長型企業加班是必然
對此,湖北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馮桂林認為,目前,在我國加班和無休息的狀態是經常存在的,而且還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他說:“從宏觀上講,目前中國處于一個經濟轉型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快速向前的時期,經濟生產、社會生活的節奏都非常快,大家對于生產力創造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都很有沖勁,這必然會造成經濟生產中勞動強度的加大,也就是‘加班’增加。”
馮桂林分析說,從微觀層面來看,處于成長期的私企、個體經營者、跨國企業,都存在這種情況。相對而言,政府、事業單位、學校等非直接的經濟生產單位,休息時間有一定保證。
同時,在崗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迫于經濟壓力,只要能提高工資、增加收入,不管是自愿還是非自愿,都不會排斥加班。